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交通肇事共同犯罪探疑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明显增多,交通肇事犯罪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5日通过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涉及了交通肇事罪认定和处罚的若干具体问题,重点解释了适用刑罚的情节、“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等法律问题,
作者
向群
机构地区
江苏省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出处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年第9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交通肇事犯罪
《解释》
依法惩处
因逃逸致人死亡
审理
刑事案件
共同犯罪
适用
刑罚
交通肇事罪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日]福田平等编.《日本刑法总论讲义》(中译本),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68页
2
冯军.“论共同过失犯罪”,《西原春夫先生古稀祝贺论文集》,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联合出版,1997年版,第165—166页
3
林维.
刑法中致人伤、亡规定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4(3):54-5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4
1
马克昌.
结果加重犯比较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3,47(6):117-123.
被引量:28
2
段立文.
我国刑法故意伤害罪立法精神探讨[J]
.法学,1996(8):34-36.
被引量:2
3
陈兴良等撰稿,赵秉志,吴振兴.刑法学通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何秉松主编,裴广川等.刑法教科书[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5
1
徐泽春.
我国现行主要转化犯立法例评析[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5):37-40.
2
徐泽春.
转化犯立法评析[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21(4):33-36.
被引量:1
3
程国栋.
交通肇事罪之共同犯罪研究[J]
.研究生法学,2012(6):82-91.
被引量:1
4
余萍.
浅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7):262-263.
5
沈解平,包雁芬,朱铁军.
非法行医罪疑难问题探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4(1):32-37.
同被引文献
22
1
林维.
刑法中致人伤、亡规定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4(3):54-59.
被引量:6
2
黄祥青.
浅析新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J]
.政治与法律,1998(4):60-62.
被引量:34
3
侯国云.
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缺陷分析[J]
.法学,2002(7):43-48.
被引量:87
4
舒洪水.
共同过失犯罪的概念及特征[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5,23(4):83-91.
被引量:27
5
周光权.
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应当以窝藏罪定性[J]
.人民检察,2005(07X):19-23.
被引量:21
6
李云龙,舒洪水.
共同过失犯罪应成立共同犯罪[J]
.政治与法律,2005(5):99-103.
被引量:10
7
[德]弗兰茨·冯·李斯特.德国刑法学教科书[M].徐久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8
陈家林.“共同正犯本质问题研究”[M],//刑法评论(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9月版.
9
陈子平.刑法总论[M].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版,第474页.
10
林亚刚.过失犯罪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260页.
引证文献
2
1
程国栋.
交通肇事罪之共同犯罪研究[J]
.研究生法学,2012(6):82-91.
被引量:1
2
王晓芳.
论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以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解释为视角[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4):96-100.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吴悦.
浅谈交通肇事罪的共同犯罪问题[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10):136-136.
1
杨丹丹.
浅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4,0(7):26-27.
2
冯方,王艳文.
论交通肇事罪之“因逃逸致人死亡”[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11):90-92.
被引量:2
3
陆明明.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认定——以张某某交通肇事抗诉案为例[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2):104-105.
4
张晶,赵静.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95-100.
被引量:4
5
李钢.
对刑法中“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情节的法理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48-50.
6
周玉文.
交通肇事罪三题[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4-6.
7
林亚刚.
论“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兼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规定[J]
.法学家,2001(3):81-87.
被引量:40
8
关振海.
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的探讨——基于对一个案例的分析[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4(1):109-111.
被引量:1
9
成磊.
论交通肇事罪——有关逃逸行为的研究[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7):37-37.
10
胡文韬.
正确理解“逃逸”是公正处理交通肇事逃逸犯罪案件的前提[J]
.内蒙古检察,2005(3):37-38.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