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8-132,共15页
Studies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参考文献8
-
1蔡禹锡《(红楼梦)中王熙凤形象研究》,韩国外国语大学院中国语科中国文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2月,第202页
-
2金美廷《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出的家族观念及关系的变化—以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寒夜),戴厚英的(人啊,人!)三例为主》,《中国现代文学》第10号,中国现代文学学会,1996年,第559页
-
3《红楼梦学刊》,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第4辑,第58页
-
4《王熙凤尤二组是非之谜》,张学举等编著《红楼梦之谜》,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第230—232页
-
5马克梦:《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十八世纪中国小说中的性与男女关系》,王维东、杨彩霞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90页
-
6《红楼梦》(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89页
-
7李希凡、冯其庸主编《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第108页
-
8张学举等编著《贾瑞与王熙凤之谜》,《红楼梦之谜》,文化艺术出版,1995年,第228页
同被引文献7
-
1李庆信.“美质”不美——论王熙凤性格中的“否定的美质”[J].红楼梦学刊,1990(2):77-100. 被引量:1
-
2杨绪容.论《金瓶梅》劝戒的三种方式[J].明清小说研究,2000(2):122-130. 被引量:2
-
3梁归智.《金瓶梅》的欲中之情[J].明清小说研究,2000(2):131-137. 被引量:2
-
4谢真元,沈艾娥.枯枝中探出的绿芽——从妇女解放角度再论王熙凤[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7-19. 被引量:1
-
5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33(6):1-13. 被引量:314
-
6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J].外国文学研究,2014,36(4):8-13. 被引量:97
-
7刘孝严.社会、家庭和人生的全景观照——也谈《金瓶梅》的思想意义[J].明清小说研究,2003(1):106-117. 被引量:3
-
1吴小美.探寻杰出作家之间的精神纽带——我在文学研究工作中的一点体会[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4):10-14.
-
2顾晓辉.隐居的缪斯——解读艾米莉·狄金森与她的诗[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5(2):43-45. 被引量:2
-
3晏玉荣.简论格非创作的自由精神[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09,6(3):87-89. 被引量:1
-
4陈磊,钟晓红.简爱:雌雄同体的女性[J].文学教育,2014(15):42-43. 被引量:1
-
5雷岩岭.剪不断的精神纽带:-对萧红与鲁迅文学联系的探究[J].甘肃高师学报,1996,1(2):21-25.
-
6彭雅英.从生态女权角度再读《永别了,武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0,8(5):455-459. 被引量:1
-
7杨馥遥.强有力的精神纽带——《灶神之妻》中的姐妹情谊[J].北方文学(中),2014,0(6):100-100.
-
8董正宇.洛夫与李白[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116-121. 被引量:2
-
9宋雪伟.古代文学中的酒与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6):152-153.
-
10张一帆.论《雷雨》中周萍的俄狄浦斯情结[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2):7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