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被引量:32
Lin Shu and the Origin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dernity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8,共28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参考文献42
-
1蔡元培.《答林君琴南函》[J].北京大学日刊,1919,3.
-
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
3林纾.《迦茵小传·小引》,《迦茵小传》,[英]哈葛德(H.R.Haggard)著,林纾,魏易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
-
4冯梦龙.《古今小说序》.
-
5麓蛰存.《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导言》,上海书店1990年.
-
6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胡适文集》第三卷[C].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3页.
-
7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C].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3-127.
-
8钱钟书.《林纾的翻译》,《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
9钱钟书.《林纾的翻译》[A]..《旧文四篇》[C].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83-84页.
-
10郑振铎.《林琴南先生》[A]..载《翻译论集》[C].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184,188页.
共引文献230
-
1阮咏梅.论“言文互动”对中国新文学的建设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4(4):180-185.
-
2张昭军.从“经世致用”到“中体西用”——张之洞对传统儒学的调适和锢蔽[J].孔子研究,2004(4):98-111. 被引量:15
-
3戴燕.“写实主义”下的文学阅读 中国文学史经典的生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1-28. 被引量:10
-
4李宗刚.对林译小说风靡一时的再解读[J].东岳论丛,2004,25(6):131-135. 被引量:12
-
5胡焕龙.林纾“落伍”问题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04(6):17-25. 被引量:1
-
6吴微.“小说笔法”: 林纾古文与“林译小说”的共振与转换[J].明清小说研究,2002(3):111-118. 被引量:5
-
7旷新年.现代文学观的发生与形成[J].文学评论,2000(4):5-17. 被引量:19
-
8郑家建.历史的潜流:清代学术、思想与“五四”——“五四”思想史论(二)[J].文艺理论研究,2001(1):2-12. 被引量:1
-
9户华为.从布衣寒士到孔门圣贤——张履祥"由凡入圣"的塑造历程[J].清史研究,2005(1):21-31. 被引量:9
-
10郑家建.历史的探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与“五四”——“五四”思想史论(一)[J].文艺理论研究,2000(4):23-31.
同被引文献300
-
1戴光荣.林纾翻译语料库的创建与研究[J].语料库语言学,2019,0(2):64-87. 被引量:2
-
2樽本照雄,岳新,赵乐甡.关于鲁迅的《斯巴达之魂》[J].鲁迅研究月刊,2001(6):38-46. 被引量:24
-
3苏效明,陈金山.林琴南:旧文化的终结者[J].厦门文学,2005(7):20-27. 被引量:3
-
4罗志田.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初的新旧之争[J].历史研究,1995(5):117-132. 被引量:35
-
5黄睿,朱萍.中国诗学传统与《李迫大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S2):13-16. 被引量:3
-
6沈家庄.章太炎文学思想论略[J].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3(1):10-18. 被引量:2
-
7郭丽莎.现代西方俗文学的引介——论林纾翻译的哈葛德小说[J].思想战线,1999,25(3):77-81. 被引量:3
-
8吴中杰.章太炎文学复古主义辨析[J].晋阳学刊,1996(2):75-79. 被引量:1
-
9郑敏.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J].文学评论,1993(3):5-20. 被引量:262
-
10郭延礼.“林译小说”的总体评价及其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1991(3):278-28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32
-
1康钰钏,杜菁菁,梁力文,郝田虎.林纾译著《荒唐言》:原书版本考证及其序跋分析[J].语言教育,2023,11(4):100-109.
-
2杨晓红.桐城派诗学观与林译小说中的归化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177-179.
-
3李波.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道德[J].上海科技翻译,2004(3):61-63. 被引量:20
-
4胡焕龙.林纾“落伍”问题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04(6):17-25. 被引量:1
-
5李生滨.倡导之功 创造之力——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论中国白话新诗的奠基[J].兰州学刊,2004(6):292-295. 被引量:1
-
6毕新伟.中国经验与西方经验的相遇——林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3):161-165. 被引量:2
-
7何荣誉.章太炎的“文各体要”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38-144.
-
8杨红军.浅谈“林译”小说的时代文化特色[J].肇庆学院学报,2006,27(1):5-8. 被引量:1
-
9邵金峰.言说者的形象[J].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9):40-43.
-
10邵金峰.言说者的形象[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36-40.
二级引证文献34
-
1毕新伟.莎菲与现代中国风景[J].职大学报,2006(3):30-33.
-
2孙跃鹏,葛向宇.以职业化为导向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53-55. 被引量:2
-
3张秀娟.全球商业化视角下译者的职责[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357-358.
-
4李海军.英语专业应用翻译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1):134-136. 被引量:7
-
5刘卫国.当代中国的“五四论述”与“现代文学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2):73-81. 被引量:3
-
6李海军.英语专业科技翻译教学中三种意识的培养[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4):141-143. 被引量:7
-
7田莺.《新青年》媒介文本分析研究现状与改进[J].新闻世界,2009(12):107-108.
-
8苗菊,王少爽.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3):63-67. 被引量:127
-
9冷川.200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4):160-180.
-
10刘卫国.实证学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兴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63-70. 被引量:3
-
1施承权.释《雪》 《野草》选读之一[J].北方论丛,1981,0(5):23-25.
-
2蒋原伦.林纾·茶花女及其它[J].文学自由谈,1990,0(3):81-82. 被引量:1
-
3苏效明,陈金山.林琴南:旧文化的终结者[J].厦门文学,2005(7):20-27. 被引量:3
-
4张晓唯.林琴南的遗老情结[J].历史教学,2005(3):75-76. 被引量:2
-
5曹可凡.一生争议林琴南[J].金秋,2016,0(5):32-33.
-
6宗璞.独创性作家的魅力[J].外国文学评论,1990(1):116-117. 被引量:22
-
7方维保.论苏雪林小说的儒家文化意蕴[J].华文文学,2001(4):5-10.
-
8彭秀良.林琴南的晚年心境[J].文史精华,2013(2):65-69.
-
9包天笑.我与鸳鸯蝴蝶派[J].湖南文学,2007,0(11X):35-35. 被引量:1
-
10程娟娟.自由漂移的灵魂:五四后新文化阵营的分化[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29(2):8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