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美学的社会条件——《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引言
被引量:39
出处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22,共7页
National Arts
同被引文献255
-
1范可.现代体育运动的兴起与若干相关社会理论[J].西北民族研究,2022(6):68-82. 被引量:7
-
2杨凡,黄映娇,王富百慧.中国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参与:健康促进与网络拓展[J].人口研究,2021,45(3):97-113. 被引量:39
-
3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0(14):45-46. 被引量:2
-
4陈晨.延安时期的新秧歌运动[J].文史精华,2003(1):56-60. 被引量:17
-
5陶东风.80年代中国文艺学主流话语的反思[J].学习与探索,1999(2):98-106. 被引量:31
-
6李良荣,李晓林.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J].新闻大学,1998(3):17-20. 被引量:23
-
7彭明朗.“乡土中国”里的费孝通[J].江汉论坛,1958(3):56-59. 被引量:2
-
8吴调公.晚明文人的“自娱”心态与其时代折光[J].社会科学战线,1991(2):250-260. 被引量:8
-
9于涛.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分殊与融合[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1):3-7. 被引量:35
-
10陶东风.新“十批判书”之三——欲望与沉沦——当代大众文化批判[J].文艺争鸣,1993(6):10-21. 被引量:46
引证文献39
-
1李其佳,陈蔚镇.趣味生产——上海文化消费空间观察与研究[J].艺术管理(中英文),2021(2):131-137. 被引量:1
-
2张宗帅.布迪厄著作在中国传播接受的批判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6):45-53.
-
3郑坚.小资的精神畛域与影像叙事——关于《苏州河》[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1):79-83. 被引量:3
-
4胡之骐.寻求规则的认同——基于城市居民与农民工文化冲突的反思[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1-65.
-
5赵宗孝,焦炜.杜威与布尔迪厄民主教育思想的比较[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1):78-83. 被引量:1
-
6罗向阳,支希哲.教育公平:文化学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4):8-13. 被引量:3
-
7尹传兰,刘锋杰.布迪厄“文学社会学”的自我限度——兼谈“文学社会学”的学科特性[J].学术月刊,2013,45(2):115-122. 被引量:1
-
8郭燕波,崔国富.文化唯物主义视角下教育公平的失落与重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5):35-38. 被引量:1
-
9常培杰.论布迪厄文学社会学思想——以《艺术的法则》和《区隔》为中心的考察[J].美育学刊,2013,4(5):83-90. 被引量:3
-
10赵强,王确.“物”的崛起:晚明社会的生活转型[J].史林,2013(5):68-7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36
-
1吕鹏.国家“元宇宙社会”治理前瞻性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2022,40(4):1-12. 被引量:5
-
2罗娟.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效果的调查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公共治理评论,2019(1):116-129.
-
3徐元绍.“出走”与“寻找”之间[J].山东文学,2009,0(5):105-106.
-
4冯果.“上海小资”与“小资电影”[J].当代电影,2007(5):148-151. 被引量:2
-
5苏小玲,田森烽.从北京奥运会啦啦队看中国元素在啦啦队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9(25):232-233. 被引量:2
-
6陶键.娄烨:纪实影像中的都市灵魂[J].电影评介,2010(2):6-7. 被引量:5
-
7邹梦溪.论民族舞蹈的现代价值[J].艺海,2013(7):132-133. 被引量:3
-
8阮婷,高瑾,窦丽丽.教育公平视域下学前教育的文化属性——以幼儿园课程为议题[J].社会科学家,2013,28(8):123-125. 被引量:1
-
9张琳.中国区域性少数民族民俗舞蹈研究[J].艺术科技,2014,27(4):204-204.
-
10张楠楠.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对我国教育公平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167-168.
-
1袁智敏.胡金铨武侠电影中的艺境之美[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6):93-98.
-
2周媛.中国绘画笔墨精神的当代体现——对话韵律山水画创始人樊洲[J].中国拍卖,2014(6):46-57.
-
3刘冰.聆听对音乐实践的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0,0(5X):165-165.
-
4黄万获.“视觉方式”在文化研究中的意义[J].柳州师专学报,2009,24(4):19-22.
-
5邹操.释义的危机[J].美苑,2006(2):33-36.
-
6肖峰.设计的文化意味[J].戏剧文学,2004(12).
-
7罗原.刍议高师音乐教育中艺术实践的意义和实施[J].北方音乐,2012,32(8):96-96.
-
8姚筠.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教学的研究——以产品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8):244-245.
-
9聂伟.理解文化“网感”[J].东方电影,2016,0(10):86-87.
-
10王宇.人类学意义的电视纪录片[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4):75-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