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2年第2期55-58,共4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二级引证文献10
-
1贺凌云.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J].中国文艺家,2020,0(3):265-265.
-
2刘峥.以微电影为载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1):100-101. 被引量:2
-
3韩玉娟.融东西之长 成一家之言——以“父亲三部曲”为例试论李安电影的审美特征[J].传媒论坛,2018,1(11):147-148.
-
4王珊珊,韩博.论微电影的创意策略[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12X):67-68. 被引量:1
-
5袁丽峰.探究微电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12X):77-78. 被引量:1
-
6王珏君.艺术类微电影的审美解读与透视[J].艺术教育,2020,0(2):122-125.
-
7郑珂.茶文化背景下微电影的美学特征及社会价值分析[J].福建茶叶,2020,42(5):267-268. 被引量:2
-
8傅涌.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微电影剧本创作的原则[J].传播力研究,2020,4(17):41-42. 被引量:3
-
9安立国.融媒体背景下的微电影制作与传播策略[J].声屏世界,2021(3):60-61.
-
10史歆逸.新媒体视域下微电影内容生产及发展困境探究[J].文化产业,2021(21):149-150. 被引量:1
-
1王吉鹏,温颖.金庸小说对鲁迅精神本体的重建与弘扬[J].潍坊学院学报,2008,8(1):55-58.
-
2张晶.“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审美价值批判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5):72-75.
-
3胡小曼.从“得意忘言"到“文学自觉”——浅谈魏晋时期的“言意之辨”与文学理论及创作[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0):163-163.
-
4高怡.从社会神话角度解读《伊里亚特》与《封神演义》[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9(11):38-40. 被引量:1
-
5崔云伟.当前鲁迅思想研究中的一部力作——读《“林中路”上的精神相遇———鲁迅与克尔凯郭尔比较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6):122-123.
-
6王冰.论徐訏小说的宗教意识与哲学意蕴[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2(3):63-68. 被引量:1
-
7吴凌.现代新诗本体追求探微[J].理论月刊,2009(8):123-125.
-
8赵明.个性的毁灭——论作为价值关系的奥涅金和达吉雅娜们[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6,27(1):46-50. 被引量:2
-
9王晓音.唐代诗歌创作苦吟现象再评价[J].青海社会科学,2010(5):116-119. 被引量:4
-
10陈廷.人性,恶之花的根[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21(4):9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