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百科全书》简评
被引量:13
M. Byram (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00)
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59,共3页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4
-
1钟敏.运用体裁教学法促进大学英语教学[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z1):82-84. 被引量:5
-
2王德杰.从英语文章的体裁到对文章的通篇理解[J].社科纵横,2003,18(4):83-85. 被引量:2
-
3孟建安,柳金殿.詈语与社会文化[J].当代修辞学,1997(5):44-45. 被引量:10
-
4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25(4):18-24. 被引量:1000
-
5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5(1):16-31. 被引量:503
-
6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J].中国语文,1994(5):339-346. 被引量:225
-
7胡裕树,范晓.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J].中国语文,1994(2):81-85. 被引量:160
-
8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4(2):11-15. 被引量:55
-
9熊仲儒.零成分与汉语“名物化”问题[J].现代外语,2001,24(3):228-236. 被引量:36
-
10杜瑞清,姜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1):37-41. 被引量:273
引证文献13
-
1唐晓光.交际语言教法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上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9,0(11):160-160.
-
2刘国辉,陆建茹.国外主流语言学派对名词化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9):17-22. 被引量:66
-
3刘晓琴.浅析商务英语的教学要点[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19(4):95-96.
-
4张飞.面向东盟的广西语言规划探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8,28(4):84-87. 被引量:7
-
5马文丽.传媒翻译中的“中国英语”[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4):140-143. 被引量:17
-
6周海云.中西詈骂语对比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1):74-75. 被引量:2
-
7徐海霞.播音员口误的类型、成因与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123-125.
-
8王小潞,汪运起.口误的意识性探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2(5):21-25. 被引量:1
-
9董玲.赖特小说《即将成人》中作为叙事策略的黑人英语方言[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65-68. 被引量:2
-
10陈玉秀.汉英语码转换的动因浅探[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119-1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06
-
1蒋勇.科技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简析[J].科技资讯,2008,6(17). 被引量:1
-
2李睿.商务英语合同中名词化结构的类型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257-257. 被引量:4
-
3赵瑶.电影翻译中的“中国英语”[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112-113.
-
4宋桂晶.应用文写作的审美体验[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8):118-119.
-
5刘琪.以long time no see为例论中式英语向中国英语的过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28(5).
-
6陈海庆,熊文卿.中国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名词化现象调查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106-110. 被引量:6
-
7刘国辉.语言“转换”概念多维度诠释——以名词化现象为视点[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7(4):9-17. 被引量:8
-
8赵军峰.法律英语名词化剖析及汉译英策略[J].中国科技翻译,2006,19(4):10-13. 被引量:12
-
9刘国辉,余渭深.英语名词化的“功过”论辩及其在语篇运用中的量化考察[J].外语教学,2007,28(1):22-26. 被引量:34
-
10李正慧.阅读理解中非词汇词因素的运用[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7,28(1):59-62.
-
1蔡雨佳.论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文化的本土化渗透[J].教育界(综合教育),2015(2):80-80. 被引量:1
-
2罗青松.谈高级汉语课程设置与教材使用──兼评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系的高级汉语课程[J].汉语学习,1995(3):56-60. 被引量:2
-
3王莹.高职教学中应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21(11):79-79.
-
4罗卫华,佟大明,王平.全球化与实用性大学英语教学[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73-76. 被引量:2
-
5胡明扬.英语用法调查语料库及其他英语语料库(附文:英语用法调查)[J].当代语言学,1992(4):37-42. 被引量:4
-
62010华东师范大学“外语教学高层论坛”会议通知[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3):6-6.
-
7侯晓慧.新闻媒体视域下的口译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5):72-74.
-
8沈亚生.哲学专业外语课的课程建设[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3(2):30-33.
-
9全球化背景下语言文字科学保护高端论坛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J].语言战略研究,2016,1(3).
-
10赵焕娟.浅谈在行业背景下英语实训教学项目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39-39.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