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9,共14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同被引文献184
-
1李锐.幻灭之痛[J].南方文坛,2007(3):46-47. 被引量:3
-
2李敏.《山河入梦》与格非的创作转型[J].文艺争鸣,2008(4):131-133. 被引量:3
-
3南帆.文体的震撼[J].当代作家评论,2001(3):8-10. 被引量:5
-
4李锐.我是怎样开始写作的[J].北方文学,2008(1):294-297. 被引量:1
-
5高小弘.李锐小说叙事声音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33-37. 被引量:7
-
6郜元宝.母语的陷落[J].书屋,2002(4):4-11. 被引量:16
-
7吕鸿.中国当代文学差在何处[J].报刊荟萃,2007(8):46-48. 被引量:1
-
8朱敏.贾平凹“商州系列”古语词分析[J].滁州学院学报,2003,5(4):6-8. 被引量:5
-
9李勇.后殖民语境中汉语写作的可能性及其意义[J].江苏社会科学,1999(1):132-139. 被引量:1
-
10基亮.严峻深沉的文化反思——浅谈韩少功的中篇《爸爸爸》及当前的“文化热”流[J].当代文坛,1985(10):34-35. 被引量:9
引证文献29
-
1房伟.“反思”的逆向与“根”的再造——李锐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J].天津社会科学,2021(1):128-134. 被引量:4
-
2邵燕君.“以自己的生命之灯照亮形式的大门”——《万里无云》的形式实践[J].南方文坛,2007(3):49-54. 被引量:1
-
3徐阿兵.在集体记忆与个体想象之间——关于“新时期文学”与政治苦难[J].粤海风,2009(6):3-7.
-
4文贵良.文学汉语:想像与实践[J].华文文学,2005(5):56-61. 被引量:2
-
5李娜.谈李锐小说对语言的自觉追求[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2):20-22.
-
6李锐,邵燕君.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李锐访谈[J].上海文学,2011(10):91-97. 被引量:5
-
7何言宏.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语言资源问题[J].人文杂志,2004(4):109-114. 被引量:6
-
8崔新梅.“全球化”陷阱与21世纪中国文学发展[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2):50-53. 被引量:2
-
9董正宇,孙叶林.民间话语资源的采撷与运用——论文学方言、方言文学以及当下“方言写作”[J].湖南社会科学,2005(4):124-128. 被引量:8
-
10唐海东.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李锐小说的叙事探索[J].小说评论,2005(4):36-3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4
-
1张卫中.新时期小说语言探索的三个维度[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0(1):1-11. 被引量:7
-
2房伟.“反思”的逆向与“根”的再造——李锐与20世纪90年代文学[J].天津社会科学,2021(1):128-134. 被引量:4
-
3向荣,陆王光华.“没有结果的游戏”——论高旭帆的小说创作[J].阿来研究,2020(1):149-156. 被引量:1
-
4邵燕君.“以自己的生命之灯照亮形式的大门”——《万里无云》的形式实践[J].南方文坛,2007(3):49-54. 被引量:1
-
5李锐,邵燕君.用方块字深刻地表达自己——李锐访谈[J].上海文学,2011(10):91-97. 被引量:5
-
6梁吉.城市生存场景的颇色剖析——读李锐短篇小说《颜色》[J].电影文学,2008(1):137-138. 被引量:1
-
7施小琼.异化与焦虑——评李锐的小说集《太平风物——农具系列》[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8):79-80.
-
8魏旭.论新时期文学语言反常搭配的语用特征[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4-47.
-
9张景兰.民间视野下的“文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6):144-147. 被引量:2
-
10施路.割向腐败与冷漠的袴镰——解读李锐的小说《袴镰》[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6(9):61-62.
-
1金莉莉.论王小波的狂欢化书写[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4(6):127-135. 被引量:1
-
2毕飞宇,邓如冰.毕飞宇:中国文学依然是弱势的——关于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与“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的对话[J].西湖,2013,0(8):87-90. 被引量:2
-
3邓如冰,格非.对话格非:走向世界的当代汉语写作——关于“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和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31(6):24-27. 被引量:4
-
4邓如冰.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研究的可能性——以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为例[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5):52-55.
-
5王莹,张艳梅.玫瑰是没有理由的开放[J].山东文学,2016,0(1):116-118.
-
6王家新.独白或旁白[J].扬子江(评论),2010(6):12-15. 被引量:2
-
7肖敏,张志忠.试论林斤澜小说的文体意识[J].湖北社会科学,2008(6):123-126.
-
8刘宪平,吴欣蔚,邓如冰.好的作品一定能“走出去”——关于当代汉语写作“国际化”的对话[J].西湖,2013,0(11):89-94.
-
9唐端时,杨金泉.战斗的动员 胜利的前奏——读《虎吼雷鸣马啸啸》[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79,0(3):20-22.
-
10梁海.世界与民族之间的现代汉语写作——阿来《尘埃落定》和《空山》的文化解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50(3):102-108.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