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陕西省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被引量:
9
PATHOGENIC SPECIALIZATION OF BIPOLARIS MAYDIS IN SHAANXI PROVINC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陕西省玉米栽培面积达100余万 ha,主要分布在关中和陕南。70年代以来,小斑病渐趋严重,一些抗病品种相继失去抗病性或抗病性显著降低,从而迫切需要研究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性分化。为促进玉米抗病育种工作顺利发展,作者等在1987—1989年进行了省内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研究。
作者
李玥仁
商鸿生
胡必德
机构地区
西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
出处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0-90,96,共2页
Journal of Plant Protection
关键词
玉米
小斑病菌
致病性
分化
分类号
S435.13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3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83
1
常佳迎,刘莉,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刘粤阳.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2019,49(6):808-817.
被引量:6
2
张小媛,何红,胡汉桥,欧雄常,柳凤,李信申.
红海榄赤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09,39(6):584-592.
被引量:25
3
张欣芳,苏前富,宋淑云,杜俊岐,刘影,张伟,李红,晋齐鸣.
东北地区玉米弯孢菌的致病性分化与RAPD分析[J]
.玉米科学,2010,18(6):122-126.
被引量:6
4
李富华,叶华智,王玉涛,熊绵平.
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4,12(2):97-101.
被引量:22
5
商鸿生,李玥仁,胡必德.
玉米小斑病菌O小种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3,21(4):73-75.
被引量:1
6
白金铠,宋佐衡,陈捷,梁景颐,刘伟成,吕国忠,赵廷昌,周永力.
玉米病害的病菌变异与抗病品种选育[J]
.玉米科学,1994,2(1):67-72.
被引量:57
7
熊如意,周益军,白娟,程兆榜,刘娟,陈夕军,范永坚,陈毓苓,黄建丽.
2002年江苏省水稻稻瘟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2005,35(1):93-96.
被引量:21
8
孔令晓,赵聚莹,栗秋生,王连生,罗畔池.
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群体动态变化[J]
.华北农学报,2005,20(3):90-93.
被引量:21
9
文静.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病原菌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58-20660.
被引量:5
10
梅丽艳,李志勇.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致病力分化测定[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B08):57-5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廖蕾,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1):131-137.
被引量:7
2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福建省鲜食玉米小型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J]
.福建农业学报,2017,32(12):1341-1349.
被引量:4
3
甘林,代玉立,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型及其群体结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7):147-151.
被引量:2
4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石妞妞,阮宏椿,杜宜新,廖蕾,陈福如,杨秀娟.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致病力的分化[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4):92-97.
被引量:5
5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6):1154-1165.
被引量:10
6
任春梅,杨柳,缪倩,陆芳,顾雪,程兆榜.
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454-2460.
被引量:5
7
代玉立,甘林,廖蕾,滕振勇,卢学松,杨秀娟.
福建省甜玉米小斑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和致病性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21,29(11):2198-2211.
被引量:3
8
王昊,李素荣,吴春来,梅双双,戎伟.
海口玉米小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抗病自交系的筛选[J]
.分子植物育种,2023,21(4):1224-1231.
被引量:4
9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福建省丙环唑不同敏感性玉米小斑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性[J]
.植物病理学报,2019,49(1):64-7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赵真真,郑训梅,叶子园,戴婧,陈方新,梅玉云.
安徽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
.生物学杂志,2018,35(6):60-63.
被引量:3
2
蒙成,梁庆平,黄艳花,吴地,蒋益敏,吴烈.
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体培养技术探讨[J]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5):1001-1006.
被引量:1
3
蒙成,黄艳花.
玉米小斑病抗病鉴定接种培养基的产孢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1):144-147.
被引量:3
4
代玉立,甘林,阮宏椿,杨静民,石妞妞,杜宜新,陈福如,杨秀娟.
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引物的筛选[J]
.福建农业学报,2019,34(7):810-817.
被引量:3
5
常佳迎,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马红霞,杨春凤.
海南三亚和黄淮海地区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6):1154-1165.
被引量:10
6
代玉立,甘林,滕振勇,杨静民,祁月月,石妞妞,陈福如,杨秀娟.
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3):527-538.
被引量:12
7
郭向阳,高洁,宋希强,凌鹏,周扬,郝代成,黎维诗,丁琼.
海南岛文心兰病叶组织真菌的分离鉴定与优势真菌致病性初探[J]
.园艺学报,2020,47(7):1369-1382.
被引量:6
8
甘林,苏光秋,代玉立,韦忠耿,张回灿,郑利剑,滕振勇,杨秀娟.
玉米品种对小斑病的抗性分析及品种间作的控病效果[J]
.玉米科学,2020,28(4):172-177.
被引量:3
9
张鑫鑫,张恩慧,吴云锋,蔡美杰,孙庆国,李岸,王谦.
我国部分省域甘蓝主要产区黑腐病菌鉴定及致病力分析[J]
.植物病理学报,2020,50(5):592-601.
被引量:3
10
任春梅,杨柳,缪倩,陆芳,顾雪,程兆榜.
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0):2454-2460.
被引量:5
1
刘克明,吴全安,刘俊芳,梁克恭,魏建昆.
玉米小斑病菌三个生理小种生物学特性比较的初步研究[J]
.华北农学报,1989,4(2):74-78.
被引量:18
2
邓福友,黄梧芳.
玉米小斑病菌对不同细胞质玉米致病力变异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9,12(4):11-16.
被引量:9
3
张培竹,谢应林.
罗平县玉米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对策[J]
.云南农业科技,2009(B11):99-100.
被引量:3
4
刘爱国,张成和.
玉米小斑病菌O小麦优势种群变化趋势和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监测[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0(4):35-38.
被引量:14
5
刘小红,李健强,周立刚,刘西莉,张文华.
丁布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作用[J]
.菌物学报,2004,23(1):109-114.
被引量:13
6
崔洋,马春红,刘克明,魏建昆.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对玉米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超氧物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J]
.华北农学报,1992,7(1):25-30.
被引量:2
7
崔洋,马春红,刘克明,魏建昆.
纯化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生物活性的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1992,22(2):175-178.
被引量:13
8
陆宁海,吴利民,郎剑锋,霍云凤,石明旺.
河南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致病力分化[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7):1603-1606.
被引量:10
9
刘克明,苏海,崔洋,马春红,陈伟程,李大良.
玉米C群不同亚群雄性不育细胞质对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侵染的反应[J]
.中国农业科学,1991,24(4):58-60.
被引量:24
10
崔洋,刘克明,魏建昆.
用可溶性蛋白电泳法鉴定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J]
.华北农学报,1991,6(1):48-52.
被引量:7
植物保护学报
199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