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革命文艺与商业文化的双向选择——论夏衍三十年代的电影文学创作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30年代开始,电影逐渐融入新文学、新文化的洪流,这一变化对于中国电影本身和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促成这一变化的是左翼文坛与商业资本家的一次相互选择的合作。本文便拟分析这次合作的主要参与者夏衍的电影文学创作,阐述夏衍30年代电影创作的内容、风格、成就,揭示这次双向选择的原因、过程、特点和意义。
作者 盘剑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2-69,共8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夏衍.《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电影集·序》,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 2鲁思.《关于"剧联"影评小组》,《左联回忆录》(下)第738-73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 3何秀君.《张石川和明星影片公司》(肖风整理),《文化史料》(丛刊)第1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年出版.
  • 4陈墨.中国早期武侠电影再认识[J].当代电影,1997(1):31-40. 被引量:12
  • 5《瞿秋白文集》第3卷第62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年版
  • 6夏衍.《从事左翼电影工作的一些回忆》[J].电影文化,1980,.
  • 7芜村.《关于<狂流>》,1933年3月7日上海《晨报·每日电影》.
  • 8苏凤.《新的良好的收获》,1933年3月6日上海《晨报·每日电影》.
  • 9席耐芳.《<狂流>的评价》,1933年3月7日上海《晨报·每日电影》.
  • 10蒋振.《国产影片的评价》,《中央时事周报》第3卷第26期,1934年7月7日出版.

共引文献15

同被引文献50

  • 1唐纪如.国民党1934年《文艺宣传会议录》评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3):54-61. 被引量:9
  • 2张成珊.论谢晋的创作风格[J].当代电影,1989(4):57-70. 被引量:6
  • 3蔡楚生.《朝光》[J].《现代电影》,1933.
  • 4沈西苓.《一九三二年中国电影界的总结帐与一九三三年的新期望》[J].《现代电影》,1933.
  • 5程步高.《狂流》[J].《现代电影》,1933.
  • 6舒湮.《电影底政治性》[J].《现代电影》,1933.
  • 7许美陨.《德·意·日电影的倾向:电影的法西斯》[J].《现代电影》,1933.
  • 8黄天佐.《<流浪的孩子们>幕前话》[J].《现代电影》,1934.
  • 9黄嘉谟.《<现代电影>与中国电影界—本刊的创立与今后的责任.预备给与读者的几点贡献》[J].《现代电影》,1933.
  • 10郑应时.《<现代电影>所应负的任务》[J].《现代电影》,1933.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