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50,共5页
Literary Review
同被引文献92
-
1孙逊,赵维国.推出精品,针砭学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J].文学遗产,2001(4):132-137. 被引量:2
-
2王岳川.90年代文化研究的方法与语境[J].天津社会科学,1999(4):80-86. 被引量:13
-
3王岳川.中国九十年代话语转型的深层问题[J].文学评论,1999(3):71-79. 被引量:25
-
4陶东风.文化研究:西方话语与中国语境[J].文艺研究,1998(3):22-31. 被引量:72
-
5乐黛云.重读杨周翰先生的《欧洲中心主义》[J].中国比较文学,1999(3):1-8. 被引量:7
-
6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71
-
7王岳川.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23-31. 被引量:74
-
8周守忠.书林三老[J].图书馆,1980(1):49-50. 被引量:2
-
9张健.《诗家一指》的产生时代与作者──兼论《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5):34-44. 被引量:22
-
10祖保泉,陶礼天.《诗家一指》与《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4(1):89-97.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6
-
1朱巧云.试论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理论[J].文艺理论研究,2002(6):58-64. 被引量:2
-
2田忠辉.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走向及未来发展趋势反思[J].东岳论丛,2006,27(1):46-49. 被引量:2
-
3李圣传.文化诗学研究三十年述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64-69. 被引量:1
-
4王成.知识与意义的双重探寻:当前古代文论研究的再反思[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2):57-62.
-
5徐宝锋.《礼记》伦理哲学的诗学旨趣[J].阅江学刊,2011,3(3):126-129. 被引量:1
-
6李圣传.文化与诗学的互构——“文化诗学”与“文化研究”之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1):73-79. 被引量:6
-
7韩敏.浅谈中西诗学的差异[J].北方文学(下),2012(7):66-67.
-
8刘长星.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与实践--李春青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述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0(4):99-104.
-
9祖国颂.双向建构:一种文化诗学的阐释策略——以“春晚”小品的争议为例[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6(4):68-72.
-
10王进.文化诗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观念考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2):179-182.
二级引证文献23
-
1肖明华.“没有文学的文学理论”:“文学终结”后的文论新话语[J].文艺争鸣,2022(7):66-72. 被引量:1
-
2车明明,崔落梅.文化诗学视角下贾平凹小说《高兴》英译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20,37(5):542-554. 被引量:4
-
3周波.略谈现代文化语境下的古代文论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2):62-68. 被引量:1
-
4胡景敏.大文学观与文学史研究的文化转向[J].北方论丛,2008(6):6-9. 被引量:4
-
5韩伟,宋飞.新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J].甘肃社会科学,2009(2):163-167. 被引量:4
-
6郭红英.困境与选择——对新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的检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4):80-86.
-
7李柳莹.文化诗学的重划疆界与整体性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85-88.
-
8韩伟.文学批评的价值坚守与批评家的责任意识[J].小说评论,2012(2):203-207. 被引量:4
-
9于永顺,张凤霞.多元视角:新世纪文学批评价值体系建构回顾与展望[J].大连大学学报,2012,33(2):23-27.
-
10王堃.诗情的奠基——论孔子伦理思想研究现状[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2(4):33-38. 被引量:2
-
1徐霖恩.胡风与日本[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1996,27(5):28-32. 被引量:1
-
2刘伟.宋代诗学视野中的意象批评[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12):7-8.
-
3藏书[J].博览群书,1996,0(8):39-39.
-
4向云驹.可贵的文化良知[J].社区,2007(11Z):12-12.
-
5吴颖文.江苏邀请部分台湾作家访乡采风[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1(3):62-62.
-
6周秋良,欧阳文风.王国维“系统圆照”的文学研究方法[J].文学遗产,2008(4):135-137.
-
7彭小苓.鲁迅研究室成立十周年座谈会纪要[J].鲁迅研究动态,1986(6):21-23.
-
8张丽青.走向比较诗学视野的《文心雕龙》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2,33(6):181-183.
-
9章景曙.中国戏曲与海宁[J].戏文,2007(1):70-72.
-
10周维强.“湖上的华时”——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学文化因缘[J].西湖,2005,0(7):6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