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文化与唐尧、虞舜──论华夏文明的起源(上)
被引量:18
The origi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出处
《文物世界》
2001年第1期9-17,共9页
World of Antiquity
共引文献16
-
1甘创业.“龙”形象与史前环境生计关系浅议[J].洛阳考古,2022(2):15-23.
-
2殷志强.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J].北方文物,1988(1):8-12. 被引量:9
-
3王厚宇.古代美术中的人蛇母题图像[J].中国教师,2009(S1):97-99.
-
4丁培仁.颛顼传说与荥经[J].宗教学研究,2005(4):1-5. 被引量:3
-
5周书灿.商代对晋南地区的经营[J].晋阳学刊,2008(6):79-83. 被引量:3
-
6王琼,钱燕.也谈考古研究中的方法问题--兼与殷玮璋先生商榷[J].中国历史文物,2009(6):21-26. 被引量:3
-
7赵本钧.简论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图案化、抽象化及表现化特点[J].皖西学院学报,2013,29(1):113-117. 被引量:1
-
8徐佳威.文化诗学视域下的《山海经》——图腾文化与《山海经》中神祇形象的构造[J].长治学院学报,2015,32(4):53-56.
-
9崔天兴.陶寺文化彩绘蟠龙纹浅析[J].北方文物,2017,0(3):24-28. 被引量:1
-
10罗泽敏,朱勤文,黄凤春,陈春,闵梦羽.西周“衔尾龙”形玉器图像解读[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18,20(1):50-5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09
-
1戴向明.陶寺墓地分析[J].南方文物,2019(6):54-75. 被引量:11
-
2马兴.尧舜时代制度文明略论[J].学习与探索,2006(4):159-161. 被引量:5
-
3何驽.陶寺文化遗址走出尧舜禹“传说时代”的探索[J].中国文化遗产,2004(1):59-63. 被引量:18
-
4张德光.再论陶寺城址发现的意义[J].文物世界,2003(3):24-28. 被引量:3
-
5吕文郁.论尧舜禹时代的部族联合体[J].社会科学战线,1999(5):169-176. 被引量:9
-
6金景芳,吕文郁.论尧舜禹时代是由原始社会向国家过渡的中间环节[J].学习与探索,1999(3):123-125. 被引量:8
-
7吕绍纲.中国文化史宜从尧舜讲起[J].社会科学战线,1998(3):161-167. 被引量:6
-
8宋建忠,薛新民.山西临汾下靳墓地发掘简报[J].文物,1998(12):4-13. 被引量:50
-
9苗霞.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及其年代与分期[J].考古与文物,1998(6):33-49. 被引量:9
-
10余军.宁夏境内史前人类居住型态述略[J].宁夏社会科学,1998(6):70-7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8
-
1张德光.再论陶寺城址发现的意义[J].文物世界,2003(3):24-28. 被引量:3
-
2李乃胜,何努,毛振伟,冯敏,王昌燧.陶寺、尉迟寺白灰面的测试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05,24(5):9-13. 被引量:13
-
3姚政权,吴妍,王昌燧,何驽,赵志军.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植硅石分析[J].农业考古,2006(4):19-26. 被引量:11
-
4马兴.从尧、舜禅让的实质看传子制的确立[J].天府新论,2007(1):129-132. 被引量:4
-
5裴传永.忠观念的起源与早期映像研究[J].文史哲,2009(3):104-116. 被引量:8
-
6何驽.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Ⅱ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28(3):261-276. 被引量:39
-
7杜勇.从陶寺文化看尧舜部落联合体的性质[J].中华文化论坛,2009(3):5-10. 被引量:4
-
8李尚师.晋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运城学院学报,2009,27(6):32-35. 被引量:1
-
9王齐洲.“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1):38-51. 被引量:15
-
10黄爱梅.近二十年来唐尧研究成果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10(2):108-1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28
-
1潘明娟.地中、土中、天下之中概念的演变与认同:基于西周洛邑都城选址实践的考察[J].中国史研究,2021(1):5-20. 被引量:9
-
2孟庆旭.试论石峁城址的选址[J].西部考古,2023(2):101-109.
-
3何努.中国史前与玛雅天象崇拜及历法对比研究[J].三代考古,2023(1):335-366. 被引量:1
-
4武钰娟.陶寺文化老年群体墓葬研究[J].三代考古,2023(1):151-162.
-
5潘静如.清遗民研究议题平议[J].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2019(1):184-198.
-
6唐启翠.“土圭”命名编码的神话探源[J].民族艺术,2021(1):87-98. 被引量:3
-
7彭小军,范晓佩.史前独木棺的产生和发展[J].南方文物,2019(6):76-80. 被引量:1
-
8田晓媛,张玉坤.杆的天文特性与建筑“尚中理念”的天文探源[J].建筑学报,2021(S01):183-187.
-
9侯亮亮,赵杰,邓惠,陈小三,陈涛,陶大卫,郭怡.稳定同位素和植物微体化石证据所见山西忻定盆地4000a BP前后的生业经济[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0,50(3):369-379. 被引量:6
-
10侯亮亮,薛鹏锦,王晓毅,陈靓.东周至两汉时期小麦在山西的推广:以屯留余吾墓地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20(2):455-471.
-
1朱乃诚.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前史研究(下篇)[J].东南文化,1998(4):6-14. 被引量:3
-
2朱乃诚.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前史研究(上篇)[J].东南文化,1998(3):6-11. 被引量:2
-
3张星德.科学巨匠的风范——纪念苏秉琦诞辰一百周年[J].中国历史文物,2010(1):32-35.
-
4白剑.质疑·探讨·重构——对中国史前史几个问题的透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16-20.
-
5孙祖初.不再渺茫无稽的远古时代——《中国通史·远古时代》读后[J].文物,1997(6):90-95.
-
6李绍连.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概述[J].中原文物,1989(3):15-20.
-
7朱秉璋.斯人去矣 斯人永存──缅怀苏秉琦先生[J].四川文物,1997(6):5-9.
-
8贺勇.试论燕国墓葬陶器分期[J].考古,1989(7):642-648. 被引量:2
-
9和谐天使的长征歌——记郑慧嘉女士[J].黄河之声,2006,0(10):18-19.
-
10余琦.江西考古新发现集锦[J].南方文物,1998(3):112-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