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释李唐皇室以“哥”称父的原因及“哥”、 “姐”等词与阿尔泰诸语言的关系
被引量:17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0-121,共12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参考文献54
-
1方壮猷.《鲜卑语言考》,"释阿干"[J].燕京学报,1930.
-
2胡双宝.《说"哥"》,《语言学论丛》第六辑,北京,1980年,128-136页.
-
3赵文工.“哥哥”一词的来源初探[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1):7-12. 被引量:4
-
4张清常.《尔雅·释亲》札记——论“姐”、“哥”词义的演变[J].中国语文,1998(2):137-141. 被引量:19
-
5胡双宝.《说"哥"》134页,135页.
-
6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7页.
-
7陈永龄主编.《民族词典》"胡".上海,1987年.781页.
-
8《周书》,卷五十,突厥传,北京,1971年,907页.
-
9刘义棠.《维吾尔研究》[M].正中书局,1975年版.第110-113页.
-
10《新唐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一,后妃上,北京,1975年,3470页.
共引文献110
-
1黄树先.“哥”字探源[J].语言研究,1999(2):179-184. 被引量:9
-
2华锦木,古丽鲜.浅析维吾尔族亲属称谓中的地域性差异[J].语言与翻译,1998,0(1):37-38. 被引量:1
-
3孟达来.从核心关系词的分布看阿尔泰诸语言的词汇关系[J].西北民族研究,2000(1):131-142.
-
4张汝伦.中国哲学的自主与自觉——论重写中国哲学史[J].中国社会科学,2004(5):84-91. 被引量:7
-
5尚永亮,王蕾.论“以意逆志”说之内涵、价值及其对接受主体的遮蔽[J].文艺研究,2004(6):42-50. 被引量:8
-
6李树辉.喀喇汗王朝的建立者及建立时间[J].西域研究,2004(4):47-57. 被引量:3
-
7周国栋.为“中学”寻找价值依据——王国维学术观的一种新解读[J].中国文化研究,2002(3):147-157.
-
8陈宗振.关于《高昌馆杂字》标音问题的探讨[J].民族语文,2003(1):34-45. 被引量:4
-
9齐世荣,于沛.“合之则两美,离之则两伤”——试论当代人写当代史与后代人写前代史[J].史学理论研究,2001(2):5-10. 被引量:5
-
10司俊.近代西北少数民族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发展趋势[J].甘肃社会科学,2001(5):86-8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42
-
1陈伟扬,俞钢.唐代彭城丛亭里刘氏婚姻关系考论——以出土墓志为中心[J].唐史论丛,2019,0(2):258-276. 被引量:1
-
2谷霁光.泛论唐末五代的私兵和亲军、义儿[J].历史研究,1984(2):21-34. 被引量:12
-
3叶宝奎.《音韵阐微》音系初探[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4):105-111. 被引量:10
-
4江蓝生.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9(4):169-179. 被引量:65
-
5李小平.山西临县方言亲属领格代词“弭”的复数性[J].中国语文,1999(4):278-279. 被引量:6
-
6张清常.《尔雅·释亲》札记——论“姐”、“哥”词义的演变[J].中国语文,1998(2):137-141. 被引量:19
-
7张惠英.汉语方言代词研究[J].方言,1997(2):88-96. 被引量:26
-
8黄树先.“哥”字探源[J].语言研究,1999(2):179-184. 被引量:9
-
9王善军.从《名公书判清明集》看宋代的宗祧继承及其与财产继承的关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2):19-26. 被引量:8
-
10周振鹤,游汝杰.古越语地名初探——兼与周生春同志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22(4):93-96.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17
-
1张新艳.“姐”“祖”同源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9,29(1):63-66. 被引量:2
-
2戴黎刚.仙游话后缀“哥”小议[J].莆田学院学报,2009,16(1):84-87.
-
3王玉伟.“姐”之变[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4):165-166. 被引量:5
-
4王胜美,杨大磊.从“姊妹”说起[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5):31-32. 被引量:1
-
5张新艳.《说文解字》中的形近讹混声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86-89.
-
6廖光蓉,尹铂淳.“哥”的历时认知语义研究[J].外国语文,2015,31(1):71-75. 被引量:5
-
7陈冬仿.北朝语言认同探析[J].中州学刊,2015(11):119-123.
-
8张晓舟.渤海国王大嵩璘行辈推论[J].学问,2016(3):29-32.
-
9徐时仪.语言接触与汉语文白转型探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17(5):19-24. 被引量:6
-
10吴凌杰.不伦之伦——浅析三国两晋时期“紊乱昭穆”现象[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10):10-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4
-
1党怀兴,王娟.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语言接触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思考[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3):64-71. 被引量:1
-
2张志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现代汉语教学路径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3):66-71.
-
3孙瑞娟.亲属称谓“姐”之流变及其成因[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10):146-147. 被引量:1
-
4关伟华.“大”称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6,27(3):78-80. 被引量:1
-
5张新艳.“姐”“祖”同源考[J].孝感学院学报,2009,29(1):63-66. 被引量:2
-
6李倩.识“祖”[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0(4):155-156. 被引量:2
-
7程辰.从犀利哥和凤姐看哥、姐背后文化义的嬗变[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3):72-74. 被引量:5
-
8张新艳.《说文解字》中的形近讹混声符[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1):86-89.
-
9闫晓静.从“姐”的词义变化看社会文化心理的变迁[J].学理论,2011(12):186-187.
-
10刘金勤.元代母亲称谓的共时与历时考察[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2):74-76. 被引量:1
-
1道布.西方语言学对中国阿尔泰诸语言研究的影响[J].满语研究,1995,0(2):17-18.
-
2宋金兰.汉语助词“了”、“着”与阿尔泰诸语言的关系[J].民族语文,1991(6):59-67. 被引量:16
-
3孙占锋.代词“人家”指称说话人[J].语文学习,2008(7):153-154.
-
4吴宏伟.阿尔泰语言理论及其焦点问题[J].满语研究,1996,0(2):39-54. 被引量:1
-
5李得春.世界中的朝鲜/韩国语和阿尔泰诸语言[J].东疆学刊,2003,20(3):37-46. 被引量:3
-
6文婕.浅谈流行语“厉害了”[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7(3):124-125. 被引量:9
-
7B.N.钦齐乌斯,陈伟.阿尔泰诸语言的比较词汇学问题[J].语言与翻译,1989(4):67-71.
-
8Story time[J].海外英语,2011(2):11-11.
-
9朱俊玄.汉语和泰语亲属词探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4(6):65-70. 被引量:2
-
10竟成.也谈汉语前缀“阿”的来源——兼与杨天戈先生商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6(3):88-94.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