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探源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运用次要音节理论,对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来源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前上古汉语有许多双音节词,前一个音节弱化后,元音脱落,形成次要音节;前一个音节的声母和后一个音节的声母结合,形成复辅音。这是上古汉语复辅音的一个重要来源。
作者
黄树先
机构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8,共8页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关键词
上古音
复辅音声母
早期形式
双音节缩减
分类号
H11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30
同被引文献
137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14
1
黄树先.
“(马文)马”探源[J]
.语言研究,1996,16(2):123-127.
被引量:6
2
L.沙加尔.
关于邢公畹教授对拙作《汉语南岛语同源论》的述评[J]
.民族语文,1992(5):37-41.
被引量:3
3
黄树先.
试论古代汉语动物词前缀[J]
.语言研究,1993(2):22-32.
被引量:4
4
张永言.
语源札记三则[J]
.民族语文,1983(6):23-25.
被引量:12
5
刘光坤.
羌语复辅音研究[J]
.民族语文,1997(4):25-32.
被引量:8
6
蒙斯牧.
澳泰语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印尼语、雷德语和回辉语[J]
.语言研究,1992(1):104-109.
被引量:8
7
黄树先.
古代汉语中的“马”字[J]
.古汉语研究,1998(3):23-25.
被引量:8
8
吴安其.
从汉印尼几组词的对应看汉南岛的关系[J]
.民族语文,1995(4):14-22.
被引量:3
9
金理新.
古汉字与古汉语的音节结构[J]
.语文研究,1999(3):32-36.
被引量:2
10
梅祖麟.
古代楚方言中“夕■”字的词义和语源[J]
.方言,1981,3(3):215-218.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张永言.
语源札记三则[J]
.民族语文,1983(6):23-25.
被引量:12
2
黄布凡.
藏缅语的“马”与古汉语的“駹”[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6(2):63-68.
被引量:8
3
孙宏开.
原始藏缅语构拟中的一些问题——以“马”为例[J]
.民族语文,1989(6):12-25.
被引量:15
4
朱文旭.
凉山彝语复辅音声母探源[J]
.民族语文,1989(3):62-69.
被引量:6
5
王辅世.
苗语补充调查中的新收获[J]
.民族语文,1989(2):10-20.
被引量:2
6
黄树先.
汉文古籍中的藏缅语借词“吉量”[J]
.民族语文,1993(2):23-23.
被引量:1
7
倪大白.
侗台语复辅音声母的来源及演变[J]
.民族语文,1996(3):1-12.
被引量:17
8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甲骨文编[M]中华书局,1965.
共引文献
130
1
王弘治.
“象”之混成——《老子》認識論的結構基礎[J]
.诸子学刊,2023(1):50-66.
2
叶玉英.
从古越语到现代侗台语——语言类型转换的实例[J]
.东方语言学,2019(2):13-36.
被引量:1
3
姜復寧,李金澤.
《玉燭寶典》所見杜臺卿音系研究[J]
.人文中国学报,2020(2).
4
周俊勛,劉宇.
漢藏語視角下“草”“㹀”動物雌性稱謂考察[J]
.汉语史研究集刊,2023(2):31-44.
5
蔡一峰.
“與”“舉”古讀補説——兼談“夜”的擬音問題[J]
.汉语史学报,2020(2):142-149.
6
李福言.
蜼字异读性质考论[J]
.语言研究集刊,2021(2):312-326.
7
王艳红,程若茜.
贵阳高坡苗语Cl声母结构性质探讨[J]
.语言研究集刊,2021(2):257-272.
8
郑伟.
“匣入喻三”与南朝江东方言[J]
.语言学论丛,2018,0(1):32-53.
被引量:3
9
金理新.
与晓母相关的一些谐声关系和晓母读音[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5(3):14-19.
被引量:3
10
金泰完.
汉语上古音与韩国语词源之关系[J]
.语言研究,2002(S1):194-201.
同被引文献
137
1
曹鹏.
关于晋语分音词的几个问题[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22(2):53-55.
被引量:3
2
曹志耘.
吴徽语入声演变的方式[J]
.中国语文,2002(5):441-446.
被引量:23
3
马秋武,陈冰.
优选论的制约条件:分类与表述[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4):20-25.
被引量:17
4
孙宏开.
原始汉藏语的复辅音问题──关于原始汉藏语音节结构构拟的理论思考之一[J]
.民族语文,1999(6):1-8.
被引量:25
5
邢公畹.
汉藏语系上古音觉铎屋职锡五部同源字考──读柯蔚南《汉藏语词汇比较手册》札记[J]
.民族语文,1999(6):27-34.
被引量:2
6
邢公畹.
汉藏语系上古音叶缉物质月五部同源字考──读柯蔚南《汉藏语词汇比较手册》札记[J]
.民族语文,1999(5):46-54.
被引量:1
7
周长楫.
上古汉语有复辅音说之辩难[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8(2):23-27.
被引量:3
8
邢公畹.
汉藏语系上古音歌侯幽宵四部同源字考──读柯蔚南《汉藏语词汇比较手册》札记[J]
.民族语文,1998(6):19-26.
被引量:2
9
邢公畹.
汉藏语系上古音侵谈两部同源字考──读柯蔚南《汉藏语词汇比较手册》札记[J]
.民族语文,1998(5):24-30.
被引量:3
10
戴庆厦,傅爱兰,刘菊黄.
景颇族波拉话概况[J]
.民族语文,1985(6):56-7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8
1
黄树先.
汉缅语的音节结构[J]
.民族语文,2002(3):14-20.
2
蔡永贵.
复辅音声母:一个并不可信的假说——谐声字“一声两谐”现象新探[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5-11.
被引量:7
3
刘琨.
谐声字与上古复声母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81-84.
4
刘洋,江荻.
《庄子·内篇》联绵词的单音节化[J]
.语文研究,2016(3):33-38.
被引量:1
5
徐蕾.
-l/r-式联绵词探源[J]
.语文学刊,2016,36(6):12-14.
6
吴忆南.
晋语并州片分音词现象研究[J]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8(6):71-73.
被引量:1
7
王立夫,赵永刚.
国内音系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01—2021)[J]
.安顺学院学报,2024,26(2):66-72.
8
施向东.
原始汉藏语的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再议[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5-7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任雅芝.
山西汉语方言复辅音音位状态的整合与分化[J]
.汉字文化,2024(16):22-24.
2
施向东,王用源.
藏语联绵词构词研究[J]
.南开语言学刊,2009(2):74-80.
被引量:2
3
周克庸.
是“复辅音声母”还是“多音节字”——与蔡永贵先生商榷[J]
.东岳论丛,2006,27(6):151-154.
被引量:4
4
杨晓宇.
试析“京”字本义[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2):78-79.
5
蔡永贵.
漢字字族探論[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0(5):1-19.
被引量:14
6
刘琨.
谐声字与上古复声母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2):81-84.
7
刘忠华.
《说文解字》来母与非来母谐声原因探索[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4):84-88.
8
杨光远,何冬梅.
泰语词汇双音化现象探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9(2):134-137.
被引量:3
9
蔡永贵.
试论汉字字族研究的角度与原则[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5(6):11-16.
10
安婕.
《〈庄子·内篇〉联绵词的单音节化》商兑[J]
.现代语文,2019(4):21-24.
1
刘洋.
大同方言的常用入声词缀探析[J]
.甘肃高师学报,2014,19(6):42-44.
被引量:1
2
施真珍.
《后汉书》中核心词“我”初探[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34-137.
3
邢立志.
从甲骨文用字到古代的“意象”美学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2009(10):151-152.
4
龙国富.
汉语处所指代词和平比句的一个早期形式及产生的原因[J]
.语言科学,2007,6(4):52-61.
被引量:1
5
哈斯巴特尔.
蒙古语领属格词缀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5):18-23.
6
马毛朋.
上古汉语前置音的语音性质[J]
.古汉语研究,2014,0(4):32-41.
7
高永奇.
布兴话构词方式说略[J]
.语言研究,2002,22(3):121-125.
被引量:1
8
陆慧.
委婉语发展趋势探究[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1,15(3):83-85.
被引量:1
9
施真珍.
《后汉书》中核心词“你”初探[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63-65.
10
方环海.
试析“什么”的语源与结构[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4(4):112-114.
被引量:2
语言研究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