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陕西建筑》
1989年第2期9-12,共4页
Shaanxi Architecture
同被引文献23
-
1苏平,吴必虎,朱虹.旅游区引景空间规划的理论与方法[J].人文地理,2001,16(5):58-61. 被引量:32
-
2邢铭.论旅游度假区规划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1995,10(1):28-32. 被引量:11
-
3李根福.国内外矿区复垦为旅游景点的实例介绍[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1996,28(5):60-63. 被引量:7
-
4孙扬.多层次、多功能空间的转换与渗透——一个旅游度假村的规划[J].中国园林,1996,12(1):50-52. 被引量:1
-
5陈卫东.区域旅游房地产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1996,16(3):86-90. 被引量:36
-
6郭康.旅游业在国土开发中的特殊作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6(2):21-24. 被引量:3
-
7葛京凤.秦皇岛市旅游用地评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1(1):104-107. 被引量:7
-
8陈辉.都市郊区旅游景点开发与土地可持续利用[J].国土经济,1998(4):36-37. 被引量:11
-
9吴兆录,闫海忠.乡村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模式的走向[J].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98(2):16-18. 被引量:3
-
10赵小敏,胡雍,张宁珍,廖彩恢.GIS支持下的南丰县水土流失评价[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21(2):233-23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5
-
1刘宗奎,于礼,李振波.旅游用地地价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下),2009,0(5):17-19. 被引量:4
-
2郑春.对18亿亩耕地底线的思考[J].经济视角(下),2009,0(5):52-55.
-
3章牧,李月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旅游用地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6,21(4):124-127. 被引量:19
-
4杨荣金,周申力,唐道甫.旅游用地现状特点及发展变化研究——以广安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3):117-122. 被引量:11
-
5侯满平,董红梅.旅游开发中典型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9):808-810. 被引量:8
-
6罗杰.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旅游用地专题研究——以重庆市某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16-6217. 被引量:3
-
7苏琨,周勇.旅游用地在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中的归属与应用初探[J].资源与产业,2008,10(3):97-99. 被引量:10
-
8王珍子.区域旅游业用地分类体系初探——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4):53-56. 被引量:5
-
9吴郭泉,张晶,刘加凤.基于生态理念的旅游用地规划方法创新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3):132-137.
-
10胡晓琴.“农家乐”土地利用浅析——以安吉县为例[J].当代经济,2008,25(17):32-33. 被引量:4
-
1陈永生.对建筑风格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6):121-123. 被引量:4
-
2张晓华.人与环境——探索小区规划创作途径[J].新疆纺织,2003(4):41-42.
-
3王丹丹,宫晓滨.中国传统园林的表现绘画创作途径探索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6,23(6):86-91. 被引量:5
-
4张玮玮.试论当前室内设计的普遍趋势[J].河南建材,2010(2):36-36.
-
5曹茂庆,张克竞,张万库.老城区建筑创作途径的探索[J].低温建筑技术,1997(4):18-19.
-
6李冰心,郭苏琳.论建筑创作途径[J].现代交际,2014(8):108-108.
-
7郭晶,徐钊,石明江.云南花腰傣新型土掌房民居建筑设计探索[J].山西建筑,2015,41(22):1-3. 被引量:3
-
8郑玮锋.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类比分析[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09,27(6):59-61.
-
9曾益海.湖南农业大学工学楼设计[J].工程设计与研究(长沙),2005(2):32-34.
-
10沈康敏.理解环境 注重功能 立足创新——绍兴市广播电视中心创作体会[J].浙江建筑,1999,16(4):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