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释“中庸”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庸之"中"义的演变到了春秋时期,已先后蕴含了"内""正""合""和"诸义①;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中"上升到"道"的形上学高度,是贯穿一切"为己"之学的道理和实理.
作者
袁玉立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01年第10期22-28,共7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庸
孔子
形上学
实理
学说
思想
道理
观点
概念
上升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6
参考文献
1
1
袁玉立.
释“中庸”[J]
.史学月刊,2001(5):37-4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朱熹.中庸章句[M].,..
2
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A].汤志钧校点.戴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4
姜亮夫.“中”形形体分析及其语音演变之研究——汉字形体语音辩证的发展[J].杭州大学学报,1984,14:22-22.
5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M].中册.日本文术堂影本,1914.
6
商承祚.说文中之古文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
钱大昕,卢氏群书拾题序[A].潜研堂文集[M].
8
段玉裁.《戴东原集序》引[A].
9
陈寅恪,杨树达论语疏证序[A].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
说文解字(附检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共引文献
6
1
汪堂峰.
试论“中庸”观念的历史地位——“适度”意义上中国和古希腊“中庸”观念的比较[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38-41.
2
袁玉立.
先秦儒家德性传统的核心价值[J]
.孔子研究,2005(3):34-42.
被引量:2
3
袁玉立.
中庸与实事求是——兼及儒学与实学的关系[J]
.学术界,2006(5):46-64.
被引量:14
4
袁玉立.
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阐释——儒学与当代中国的人文价值[J]
.江海学刊,2007(2):49-55.
被引量:2
5
程小诗.
持正守中行为范式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92-97.
6
周家庭.
“中庸”词义榷解——关于“孔子中庸为德说”的思考(上)[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1):85-8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4
1
袁玉立.
释“中庸”[J]
.史学月刊,2001(5):37-40.
被引量:7
2
袁玉立.
先秦儒家德性传统的核心价值[J]
.孔子研究,2005(3):34-42.
被引量:2
3
《明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37年.
4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M].,..
5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京]古藉文化出版社,1993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7页.
10
.《淮南子·兵略训》[M].,..
引证文献
2
1
袁玉立.
中庸与实事求是——兼及儒学与实学的关系[J]
.学术界,2006(5):46-64.
被引量:14
2
袁玉立.
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阐释——儒学与当代中国的人文价值[J]
.江海学刊,2007(2):49-5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6
1
韩隆福.
论洪江商贸古城的人文精神[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103-107.
2
王智汪.
从理欲之辨到以人为本[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5):68-71.
3
胡治洪.
《中庸》新诠[J]
.齐鲁学刊,2007(4):5-12.
被引量:4
4
韩隆福.
论旗帜性党外代表人物的培养[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4):31-36.
5
解颉理,曾振宇.
王船山《中庸》诠释特点析论[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2):11-16.
6
王智汪.
论戴震的实事求是思想[J]
.昌吉学院学报,2010(5):23-25.
被引量:1
7
盛杨.
文化传承——儒家文化自觉的核心价值[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3):10-11.
被引量:2
8
张赛男.
中庸观念对当今思政教育的启示[J]
.前沿,2012(14):57-58.
9
袁玉立.
学术不端的伦理控制[J]
.学术界,2012(12):120-128.
被引量:11
10
万绪珍.
管窥“孔门传授心法”《中庸》的哲学思想[J]
.兰台世界(下旬),2015,0(10):138-139.
1
沈伟鹏,张耀天.
管理哲学基本问题刍议[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61-64.
被引量:1
2
韦秀峰.
夯实理论基础 支撑事业发展——首都人事人才理论研究工作实现新跨越[J]
.中国人才,2006(19):29-30.
3
陈晓平.
关于冯友兰先生的形上学体系的出发点及其改进[J]
.中州学刊,1991(1):53-56.
被引量:3
4
赵德志.
冯友兰的哲学观[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29(3):68-72.
5
景海峰.
简议“新理学”的形上学系统[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9(2):44-50.
6
李增源.
言简意赅表见解,话实理明说看法——中考语文口语交际试题例析[J]
.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09(1):41-42.
7
林丽.
浙江省温岭市妇联“四个一”活动实理平安家庭创造“四个拓展”[J]
.中国妇运,2008(8):47-47.
8
张晚林.
社会发展理念与人的形上学——《社会发展理念与民生幸福研究》的一个隐喻[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2):58-59.
被引量:4
9
赵崇南,周矩,罗莉.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理论武装基础——我省党委讲师团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J]
.理论与当代,2009(7):34-36.
10
李连峻.
行为科学浅析[J]
.青海社会科学,1996(6):108-111.
社会科学论坛
200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