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与漂泊者的此岸情结——读《高准诗二首》
出处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3,共3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4
-
1[5]M.海德格尔:《诗·语言·思》,第85页,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
-
2帕斯卡尔 何兆武译.《思想录》[M].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249页.
-
3里尔克:《杜英诺悲歌》之"第九悲歌",转引自崔建军《纯粹的声音--倾听〈杜英诺悲歌〉》第236页,东方出版社,1995年.
-
4海德格尔《诗·语言·思》之"译者前言"第13页.
共引文献20
-
1张沛.隐喻:人与言的和解者[J].中国比较文学,2004(3):151-162. 被引量:2
-
2涂险峰.从昆德拉的"第二滴眼泪"到现代人的信仰姿态[J].外国文学评论,2004(4):5-15. 被引量:6
-
3徐曙霱.莫里亚克《给麻风病人的吻》主题质疑[J].外国文学研究,2001,23(1):78-81. 被引量:1
-
4刘岩.诗人哲学家的点睛之笔——评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J].语文建设,2005(9):15-17. 被引量:2
-
5曾宇辉.马克思的自由观[J].政治学研究,2005(2):28-34. 被引量:3
-
6马元龙.症状、幻象与意识形态——论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J].哲学动态,2006(8):46-50. 被引量:3
-
7吾淳.宗教信仰的性质及其分层的若干基本要素[J].学术月刊,2006,38(10):54-60. 被引量:3
-
8路文彬.20世纪中国文学的集体主义关系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7(4):96-101. 被引量:2
-
9冯凡彦.客观价值秩序的三个分析视角——M.舍勒价值秩序思想述评[J].哲学动态,2008(11):41-45.
-
10庞秀成.西方文化史研究的概念体系及学科性质初探[J].史学理论研究,2009(1):114-121. 被引量:4
-
1李少咏.在路上与漂泊者的此岸情结——读《高準诗二首》[J].牡丹,1998,0(6):74-76.
-
2王京琼.呼唤“真有生命的中国文学”——台湾诗人高准对现代派诗的批判[J].台湾研究,1990(1):66-71.
-
3丁颍.民族文学的良心──论高准的诗及其创作道路[J].开封大学学报,1994,9(Z1):1-6.
-
4金大陆,黄洪基.学会倾听[J].学习月刊,2000(9).
-
5吴铭.学会倾听[J].半月选读,2010,0(22):42-42.
-
6刘沁怡.学会倾听[J].椰城,2015,0(1):71-71.
-
7安东尼·德·梅勒【印度】.倾听[J].学习之友,2017,0(1):31-31.
-
8依家.走自己的路 也听别人说[J].北方人,2014,0(5):49-49.
-
9乔兆军.学会倾听[J].老人世界,2017,0(2):26-27.
-
10阙东明.徐家河云台观[J].中华诗词,2013(7):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