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年第1期58-60,共3页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 Design
同被引文献43
-
1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24(4):572-576. 被引量:299
-
2钟志平.中国旅游商品市场变动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6):53-55. 被引量:6
-
3戴宏民,戴佩华.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进展和我国的发展对策(待续)[J].包装工程,2004,25(5):5-7. 被引量:13
-
4戴宏民,戴佩华.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进展和我国的发展对策[J].包装工程,2004,25(6):4-7. 被引量:36
-
5龚敏,李梅芳.都市旅游发展趋势——兼论长沙发展战略[J].市场论坛,2005(1):90-93. 被引量:4
-
6宣兆琦.关于齐文化开发的若干思考[J].管子学刊,2000(3):69-76. 被引量:2
-
7马晓龙.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线路组织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2):98-101. 被引量:56
-
8席涛.论包装设计的绿色效能[J].包装工程,2005,26(2):97-98. 被引量:13
-
9钟旭晖,徐蕾.手绘效果图课程在环艺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113-114. 被引量:9
-
10吴寒.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设计速写”课程教学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1):120-12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0
-
1周海彬,邬琦姝,王安霞.旅游工艺品包装设计的绿色之路[J].包装工程,2008,29(8):225-227. 被引量:7
-
2黎洁仪.韶关旅游工艺品开发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8):17-20.
-
3郑悦,孙颖.论秦皇岛市城市形象定位[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118-123.
-
4彭琬琰.乡村旅游纪念品的可持续开发原则与思路[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3):15-19.
-
5于炜,潘登,季禾,倪瑜.浅析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3,29(1):64-65. 被引量:9
-
6林伟,徐骁琪.基于客家土楼文化的地方特色商品开发设计研究[J].艺术生活,2013(5):61-63. 被引量:2
-
7李娜.浅析泰山旅游纪念品的地域特征[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4(6):84-87.
-
8门宇静.旅游类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非遗旅游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J].中国培训,2015(12X):172-172.
-
9杜珂.从观念到实物——论产品设计中手绘的中介作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6(10):113-115. 被引量:1
-
10刘晨.井冈山旅游纪念品的元素设计研究[J].农家参谋,2018(9X):294-29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0
-
1宋军.江西红色旅游纪念产品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08,29(12):247-249. 被引量:10
-
2严静华,杨珩.南京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21):97-98. 被引量:1
-
3翟东伟.民间工艺品品牌化包装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20):91-94. 被引量:4
-
4魏凯旋.新疆旅游纪念品品牌化设计研究[J].科技视界,2015(8):35-36. 被引量:2
-
5朱婷,王计平,熊韬,朱晓莉.基于地域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以上海为例[J].江苏商论,2015(2):42-44. 被引量:3
-
6张盼盼,蒋正清.基于3D打印云平台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J].设计,2015,28(4):20-21. 被引量:10
-
7汤囡囡.海南省旅游工艺品包装的现状及趋势研究[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0(1):37-38.
-
8刘晓宏.以移植缩放促雕塑与产品的融合[J].雕塑,2016,0(4):68-69. 被引量:5
-
9贺雪梅,鹿丹琼,汤磊磊,李颖颖.面向资源分析的华山旅游纪念品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7(6):270-272. 被引量:5
-
10李佰桐,任莉.中国纺织艺术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影响[J].天津纺织科技,2018,56(4):5-9. 被引量:5
-
1北京市高速公路行业文明标准[J].交通企业管理,1997,12(11):21-26.
-
2张新丽.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企业研究(理论版),2012(6):84-85. 被引量:2
-
3刘卫.“短命”的包子店[J].农家科技,2011(12):27-27.
-
4陈晓春,李驰.消费需要的特点[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1988(4):84-86.
-
5情系香港 喜迎回归[J].中国海关,1997(7):9-10.
-
6翁剑青.走向自觉与开放的美术批评——近三十年中国美术批评之回眸[J].美术观察,2008(3):18-20. 被引量:3
-
7江敏华,李倩倩.浅议雅俗共赏的针对性茶包装设计[J].当代艺术,2008(2):30-31.
-
8朱小聪.广告与精神文明[J].广告大观(综合版),1999,0(3):30-31.
-
9康海民.旅游工艺品开发之我见[J].青海经济研究,2001(3):41-41.
-
10张一帆.中国-东盟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09(04X):150-15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