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三十年代的“现代”诗派与中国现代都市诗的发生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三十年代围绕《现代》杂志而形成的 ,以戴望舒为领袖和代表的“现代”诗派的诗歌创作 ,并非铁板一块 ,而是可以划分为以戴望舒为代表的象征主义诗风 ;以施蛰存为代表的“意象诗”派诗风 ;以徐迟、路易士、陈江帆等为代表的以现代都市生活为题材 ,趋于“知性化”的 ,在一定程度上与未来主义、立体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等诗派有关的诗风三大块。其中的第三种诗风素为理论界所有意无意忽视。它表征了中国现代都市诗的发生。中国现代都市诗拓展了中国新诗一个新颖广阔的题材表现领域 ,弥补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没有都会诗人”的缺憾 ,它与“新感觉派”小说一道 ,加快了“城市文学”追赶“乡土文学”的脚步 。
作者 陈旭光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1期61-65,共5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孔另镜编:《现代作家书简》,花城出版社1982年版,第78页.
  • 2戴望舒.《诗论》[J].现代,(1932).
  • 3柯可.论中国新诗的新途径.新诗,1937,(4).
  • 4钟鼎文:《我所知道的戴望舒及"现代派"》,见台湾出版社林海音主编的《中国近代作家作品》.
  • 5邵洵美.《现代美国诗坛概观》[J].现代,1934,5(6).
  • 6现代,.
  • 7邵洵美:《现代美国诗坛概观》.
  • 8施蛰存.《编辑座谈》[J].现代,.
  • 9徐迟.《意象派的七个诗人》[J].现代,1934,4(6).
  • 10马尔科姆·布雷德伯里:《现代主义的城市》,见于《现代主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39

  • 1潘少梅.《现代》杂志对西方文学的介绍[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1):177-194. 被引量:2
  • 2耿纪永.欧美象征派诗歌翻译与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J].中国比较文学,2001(1):74-89. 被引量:5
  • 3施蛰存.秋夜之檐溜.现代,1932,(1).
  • 4孙作云.论“现代派”诗[G]//杨匡汉,刘福春.中国现代诗论.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
  • 5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 6[俄]巴赫金 白春仁 顾亚玲译.《诗学与访谈》[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70,280页.
  • 7[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页.
  • 8李宪瑜:《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三四十年代英法美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 9编者:《导言》,《现代》第5卷第6期,1934年10月1日.
  • 10编者:《编后记》,《现代》第5卷第6期,1934年10月1日.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