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60,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45
-
1李晓东.西方文化哲学的理论形态探析[J].唯实,2001(7):3-6. 被引量:5
-
2衣俊卿.文化哲学:未来哲学的自觉形态[J].社会科学战线,1999(2):51-60. 被引量:18
-
3衣俊卿.文化哲学的主题及中国文化哲学的定位[J].求是学刊,1999,26(1):5-12. 被引量:35
-
4丁立群.文化哲学何以存在[J].求是学刊,1999,26(1):13-19. 被引量:14
-
5洪晓楠.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1999(Z1):47-50. 被引量:8
-
6何中华.文化哲学中的悖论刍议[J].哲学动态,1998(1):31-34. 被引量:10
-
7洪晓楠.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J].求是学刊,1998,25(5):13-18. 被引量:10
-
8戚文藻.“文化哲学”的实质与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评当代世界性的哲学的一个新倾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28-34. 被引量:4
-
9李燕.文化哲学:当代人类思想的主流汇聚[J].哲学动态,1993(9):25-27. 被引量:1
-
10邴正.时代的挑战和哲学精神的回归[J].哲学动态,1993(8):24-2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16
-
1涂亚峰.论“症候阅读法”的文化批判品性[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9(1):303-312. 被引量:1
-
2魏小萍.契约原则是否带来了自由和平等:国外马克思主义者与自由主义者的论战——雅克·比岱的元结构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J].哲学研究,2002(3):12-18. 被引量:8
-
3李小娟.新世纪中国文化哲学的发展趋势[J].哲学动态,2002(12):39-42. 被引量:1
-
4龙宝新.论当代我国教师教育形态转换的路向[J].教育科学,2009,25(4):43-48. 被引量:8
-
5郑忠梅.大学德育研究的文化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2):58-62. 被引量:6
-
6龙宝新,韩国强.论身体哲学视野中的教师文化[J].基础教育,2010,7(10):9-14. 被引量:2
-
7王振存.文化关怀:城乡教育公平研究的新价值取向[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1):145-151. 被引量:6
-
8王建飞,王治东.关于文化哲学的三重解读维度[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3(3):120-127.
-
9周可真.简论西方自然哲学的历史演变——兼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哲学贡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2):13-20. 被引量:3
-
10周可真.始于阳明心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的历史演变——兼论中西哲学同归于文化哲学的发展趋势[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68(3):5-1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53
-
1李文晴.文化哲学视角下中西方经典名言的哲学意蕴分析[J].作家天地,2020(12):130-131.
-
2谭亚莉.关于高等财经院校的人文教育[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1):45-48.
-
3吴剑.近年来国内自由主义问题研究综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3):98-103.
-
4李小娟.近期文化哲学研究回溯[J].现代哲学,2005(4):123-128. 被引量:1
-
5曾现锋.中国文化哲学研究述评[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7(4):107-111.
-
6马晓燕.女性主义批判自由主义正义论的理论旨趣探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7(8):53-58. 被引量:2
-
7王雄,冯颜利.柯亨的公正思想初探[J].哲学动态,2008(10):43-46.
-
8李华荣,乔瑞金.柯亨平等观的实质及其对自由主义的批判[J].哲学研究,2008(11):27-33. 被引量:6
-
9黄书亭.危机管理的文化哲学批判——兼论美国杰出CEO的危机管理策略[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5):602-608.
-
10乔瑞金,李华荣.从历史发展动力看柯亨对马克思所做的辩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4):60-65.
-
1傅长吉.论逻辑证明的功能[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6):11-13. 被引量:1
-
2贺炳团.真理的展开和显示——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19-22.
-
3张金武.关于对真理问题的思考[J].理论界,2004(6):121-122.
-
4翟海青,刘杰.意识哲学面临的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6):119-119.
-
5来向武,赵战花.游离的幽灵:本雅明对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评理论的贡献[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1):60-64. 被引量:2
-
6郑奋明.哲学振兴的三个前提[J].现代哲学,1996(3):45-45.
-
7柏兆明.试论初中物理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J].文理导航,2012(35):67-67.
-
8戴安良.真理探索过程中失误的原因[J].探索,1996(6):59-61. 被引量:1
-
9王同.辨析“既是又是论”[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1,14(3):26-28.
-
10赵志芳.从语义层面看俚语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2012,0(11):6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