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历史之间的现代与后现代图景
被引量:9
Modern and Postmodern Mapping between Science and History
出处
《哲学译丛》
2001年第1期51-57,共7页
International Philosophy Today
同被引文献73
-
1吴国林.后现代科学可以成立吗?[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1(4):20-26. 被引量:1
-
2韩震.论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新特征[J].社会科学辑刊,1995(2):5-14. 被引量:7
-
3G.拉德尼茨基,雅风.反对相对主义——为纪念威廉·W·巴特雷三世[J].世界哲学,1993(2):57-61. 被引量:1
-
4陈亚军.论普特南后期由内在实在论向自然实在论的转变[J].哲学研究,2001(2):52-58. 被引量:12
-
5甘绍平.忧那思等人的新伦理究竟新在哪里?[J].哲学研究,2000(12):51-59. 被引量:35
-
6炎冰.第三种科学——“建设性后现代”视域中的科学新转向[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5):45-48. 被引量:3
-
7炎冰.“现代性科学”与“后现代科学”之概念勘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2):38-44. 被引量:4
-
8雷毅.环境整体主义的生态学基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4):132-137. 被引量:6
-
9葛永林.生态系统能量本体论[J].系统科学学报,2007,15(1):44-47. 被引量:8
-
10弗郎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134-135、38、110、109、159、167.
引证文献9
-
1王荣江.在世界观的层面上理解后现代主义对科学基础的挑战[J].江苏社会科学,2005(1):77-80. 被引量:1
-
2金延.客观性:难以逾越的哲学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1):64-71. 被引量:8
-
3陈金美.后现代主义“反科学”观辨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23-25. 被引量:1
-
4崔伟奇.科技伦理:在风险观念的语境中[J].江海学刊,2008(3):5-10. 被引量:6
-
5叶立国.生态学的后现代意蕴[J].学术论坛,2009,32(4):28-31. 被引量:6
-
6张谨.时代逻辑与哲学逻辑——后现代科学观的文化转向[J].理论月刊,2010(1):48-53. 被引量:1
-
7金志成.简论后现代科学观[J].科教文汇,2006(3):70-71.
-
8蔡仲.什么叫后现代科学?[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9(5):35-38. 被引量:8
-
9崔伟奇.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2):8-1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3
-
1刘永林.校本教研及其后现代科学方法论的抉择[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6(6):73-76.
-
2褚雷.后现代视野下的通识教育[J].现代教育论丛,2008(3):18-21. 被引量:2
-
3孙奎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科学观及其后现代意蕴[J].兰州学刊,2004(5):58-61.
-
4马晓俊.科学知识权力学说与马克思的思想[J].兰州学刊,2005(4):48-50.
-
5炎冰.“现代性科学”与“后现代科学”之概念勘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2):38-44. 被引量:4
-
6洪晓楠.科学文化哲学及其问题意识[J].求是学刊,2008,35(5):28-33. 被引量:3
-
7曾国屏.当代科学与哲学关系的多维性[J].贵州社会科学,2009(2):4-9. 被引量:8
-
8李艳.科学技术的伦理观之我见——基于对克隆技术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9-10.
-
9程东平,程军师.“社会协商知识观”的困境与出路——对强纲领的一个批判[J].学理论,2009(16):71-72.
-
10杨汉超,赵虹,谭劲松.国际科学教育视阈中的后现代科学观[J].理论界,2009(8):186-187.
-
1安隹亚.维森,秦兆凯.描绘后现代图景(下)[J].美术观察,2008(11):121-124.
-
2马秋丽.张东荪对李约瑟难题的解答[J].青海社会科学,2007(6):125-128.
-
3郑燕琳.日常视听中的美学——葛拉斯小议[J].科技信息,2008(24).
-
4陆玉瑶.狄尔泰与马克思:在生命之思中相遇——基于精神科学与历史科学的比较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2):5-11.
-
5郭镇之,吴玫.现代与后现代的双重表征:当代中国的移动电话(上)[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30(4):118-120. 被引量:4
-
62004年影响北京地产100句话[J].安家,2005(1):30-33.
-
7白如云.创新促进发展[J].祖国(建设版),2014(4):126-126.
-
8卢超.民营化时代下的信息公开义务——基于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解读[J].行政法学研究,2011(2):44-51. 被引量:6
-
9蔡桂生.敌人刑法的思与辨[J].中外法学,2010,22(4):600-614. 被引量:27
-
10陈洪涛.和谐社会的体制之美[J].中国社会导刊,2006(12X):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