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嬗变与观念侵入——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动力
被引量:1
出处
《文艺评论》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共引文献88
-
1徐济民.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J].时代文学,2009(4):17-18. 被引量:1
-
2石慧.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29-32. 被引量:2
-
3韩传喜.《活着》:一部描写生存镜像的寓言[J].宿州师专学报,2002,17(1):34-35. 被引量:3
-
4黄应根.叙事的主观性[J].宿州师专学报,2002,17(4):22-23.
-
5李昂.论道家精神在余华小说中的显现——以《活着》为个案[J].作家,2010(24):2-5. 被引量:1
-
6朱青.苦难中的抉择—论福贵形象[J].德州学院学报,2011,27(S1):48-49.
-
7崔颖.从冷漠旁观到苦难希望——余华和张艺谋共有的“活着”[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2):45-49. 被引量:7
-
8黄强,王兴强.先锋派创作在20世纪末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走向[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6,22(1):76-78.
-
9周广学,姜耀东.试析余华写作风格的转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5):224-224. 被引量:2
-
10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作者索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12):1341-1366.
同被引文献13
-
1庞守英.汪曾祺与笔记小说[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64-69. 被引量:4
-
2钟本康.汪曾祺小说的文体意识——评系列小说《菰蒲深处》[J].小说评论,1994(6):25-30. 被引量:3
-
3钟本康.别有洞天在人间——评李庆西的新笔记小说[J].文学评论,1988(5):136-142. 被引量:2
-
4费振钟,王干.笔记:对现实的审美模式[J].文艺评论,1987(1):40-44. 被引量:7
-
5“新笔记体小说”[J].文艺理论研究,1987(5):19-19. 被引量:1
-
6钟本康.关于新笔记小说[J].小说评论,1992(6):14-19. 被引量:15
-
7周献珍.试论新笔记小说的文体特点[J].中国文学研究,1991(2):103-107. 被引量:6
-
8田心禾.化腐朽为神奇——评魏继新的新笔记小说[J].当代文坛,1993(4):51-52. 被引量:2
-
9冯晖.汪曾祺:新笔记小说的首发先声者[J].云梦学刊,2001,22(3):69-71. 被引量:5
-
10曾利君.论“新笔记小说”的现代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9(1):170-173. 被引量:2
-
1陈辽.历史演义小说:中国小说家的一大发明[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1):5-8. 被引量:1
-
2黄婷婷.论《边城》与《受戒》中人类生态意识的衍变[J].青年与社会(中),2014,0(11):345-345.
-
3蒋永青.“神圣之位置”——王国维境界之“真”的文化意蕴[J].东方丛刊,2001(1):99-112.
-
4刘红麟.悲剧意识的美学观照——王鹏运悲剧命运与词风[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7.
-
5梁珊珊.借助更好的翅膀飞翔——对边缘化微型小说《系好你的鞋带》的思考[J].写作,2006(9):39-39.
-
6王焱.爱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发生与衍变[J].社会科学辑刊,2015(1):187-190. 被引量:4
-
7张凤仙.艾丽丝·门罗视野下的女性命运——以《恨、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0(7):72-72.
-
8张咏铃.古诗十九首的美学意义新探[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2(2):45-47. 被引量:1
-
9黄德志.悖离·整合·归依──论施蛰存小说创作方法的衍变[J].江汉论坛,2000(1):69-73. 被引量:3
-
10杨明刚.建国前中国合唱审美风格的阶段性特征[J].艺海,2013(11):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