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育人口初论
被引量:3
A primary discussion on non -sport population
出处
《体育文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5,共2页
同被引文献40
-
1孟凡强.我国体育人口性别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3):32-35. 被引量:21
-
2徐忠.论边缘性体育人口[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4):8-10. 被引量:9
-
3仇军,高峰.体育人口概念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2):11-14. 被引量:108
-
4黄俊伟.关于我国体育人口的质及传统影响因素的讨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27(3):20-22. 被引量:7
-
5唐宏贵.试论体育人口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8,22(3):11-15. 被引量:7
-
6高俊刚.“体育人口”定义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7,21(4):13-16. 被引量:5
-
7徐隆瑞.体育人口浅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101-105. 被引量:8
-
8程红义.试论我国体育人口的发展[J].浙江体育科学,1999,21(3):40-43. 被引量:24
-
9仇军.体育人口测度指标的功能、特征及其体系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4):5-9. 被引量:15
-
10林显鹏.2010年中国群众体育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1):10-13. 被引量:69
二级引证文献32
-
1程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族院校大学生居家健身状况研究——以四川民族学院为例[J].运动精品,2021(1):48-49. 被引量:1
-
2张磊,夏成前.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中“体育人口”指标合理性论证[J].体育与科学,2014,35(4):74-79. 被引量:22
-
3刘述亮.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的体育行为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23(2):94-96. 被引量:3
-
4李春芳,庞晓洁,李向宇,高爱萍,刘英奇.职业篮球赛事对群众体育文化发展的作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5):21-23. 被引量:1
-
5刘平清,吴显锋.个体经济从业人员体育健身现状研究——基于渝东地区的调查[J].商场现代化,2008(27):145-146. 被引量:1
-
6冯德学,陈治强.陕南城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20(6):87-89. 被引量:5
-
7彭大松,许玮.体育人口研究:近三十年研究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348-352. 被引量:8
-
8林育隆,郑幸红.厦门市部分高校教师体育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28(5):60-61. 被引量:1
-
9孙柱兵.大学生体质与体育生活方式的关系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10(2):17-20. 被引量:7
-
10许洪文.中学独生子女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特征分析——以莆田市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3):91-96. 被引量:2
-
1徐宇丹,秦国辉.对篮球教练员观察能力的研究[J].体育师友,2008,31(2):67-68.
-
2陈小旺.陈式太极拳的5层功夫[J].健身科学,2005,0(8):30-31.
-
3肖轶.文献的力量佐证真伪[J].中国收藏,2008(3):30-33.
-
4朱文元.小议明清体育文化[J].科学大观园,2010(6):46-47.
-
5秦国辉,丁仲.“5W”程序——教练员观察青少年足球比赛的方法[J].运动,2010(2):22-23.
-
6何玲.昔阳县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人群差异分析[J].体育科技,2014,35(6):117-119. 被引量:1
-
7万珺.翡翠眼里揉不进沙子[J].中国收藏,2010(11):106-107.
-
8翟林,侯代贵.用不同持球法掷实心球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2,26(1):68-70.
-
9刘要武.对高原及高原过渡阶段训练的初步探讨[J].少年体育训练,2008(5):36-36.
-
10陈晶,周琼.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6):108-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