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2-36,共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1
-
1[4,5]引自《鲁迅小说集》,人民出版社,P.292.
同被引文献103
-
1张典.《虚无的边界——鲁迅〈野草〉研究》(博士学位论文)[J].当代作家评论,2001(3):70-71. 被引量:1
-
2黄健.价值重构:取向与差异——论鲁迅与新儒家在现代价值观建构上的本质区别[J].鲁迅研究月刊,2001(6):14-23. 被引量:3
-
3沈庆利.黑暗时代的双刃剑——试论鲁迅的农民战争观[J].鲁迅研究月刊,2001(6):24-31. 被引量:2
-
4朱寿桐.《呐喊》:叙事的变焦[J].鲁迅研究月刊,2001(6):32-37. 被引量:2
-
5张箭飞.鲁迅小说的音乐式分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1):43-71. 被引量:8
-
6李福兴.《野草》的生命体验及哲学意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6):54-57. 被引量:2
-
7闵乐晓.现代意识的孤独与升跃——关于鲁迅《野草》的文化哲学报告[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6(3):61-65. 被引量:3
-
8杜圣修.论《阿Q正传》的文体特征及其解读方法[J].鲁迅研究月刊,1999(8):26-32. 被引量:3
-
9于洪英.布卢姆与阿Q[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6(5):50-55. 被引量:1
-
10林荣松.传统的认同与超越──鲁迅小说文体新论[J].晋阳学刊,1995(6):75-8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6
-
1张静.传承与超越:先锋文学与鲁迅的先锋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9):55-56.
-
2张炜.《伤逝》现代性阐释三题[J].唐山学院学报,2007,20(3):44-48.
-
3原鹏.有意味的形式:《孔乙己》文本之艺术符号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171-173. 被引量:3
-
4王苹.布卢姆与阿Q:狂欢世界的英雄[J].南京社会科学,2007(12):83-88. 被引量:1
-
5张开焱.文体特征:讽拟纪传体与狂欢化——《阿Q正传》叙事文化学分析之五[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2):5-9.
-
6姜振昌,王世炎,王寒.新世纪鲁迅研究综述[J].东岳论丛,2003,24(3):29-3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7
-
1许晓瑜,席昳旻.诚与爱的呼唤:《孔乙己》的另一种解读[J].汉字文化,2022(12):126-128.
-
2黄萍.超越想象的探险 趋于艺术的灵魂——论《故事新编》的艺术追求及其特征[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102-104.
-
3崔云伟,刘增人.2007年鲁迅作品研究景观述略[J].泰山学院学报,2008,30(4):39-44.
-
4崔云伟,刘增人.2007年鲁迅研究综述[J].鲁迅研究月刊,2008(9):60-73.
-
5谭学纯.巴赫金小说修辞观:理论阐释与问题意识——以《长篇小说的话语》为分析对象[J].中国比较文学,2012(2):84-93. 被引量:12
-
6赵井春.《故事新编》的文类性质、创作方法、意义与文学本体阐释[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2):53-59.
-
7王晓初.《狂人日记》再探讨:奴才、还是启蒙先驱?[J].鲁迅研究月刊,2004(3):17-22. 被引量:2
-
1蔡咏春.虚构性的汉语迷宫:语词中的世界——马原、格非、孙甘露与先锋叙事实验[J].文艺争鸣,2009(4):88-92.
-
2宋宝伟.后朦胧诗的反叛性[J].绥化学院学报,2006,26(3):65-67.
-
3余丛.现实一种(十首)[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4,0(3):43-45.
-
4蔡隽.论短篇小说的叙事实验[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2):71-75.
-
5徐江.论“现代诗”与“口语”[J].诗探索,2011(7):7-9. 被引量:3
-
6陆双祖.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的立体主义叙事实验[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8(1):74-75. 被引量:1
-
7祁志祥.中国古代诗文美学的历时把握[J].东方丛刊,2010(3):80-96.
-
8冉红.语言狂欢[J].教师博览(上旬刊),1996,0(5):15-15.
-
9谢有顺.緬怀先鋒小說[J].文艺评论,1993(5):32-38. 被引量:5
-
10阎纯德.香港女性文学的历史与现状[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2):97-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