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沫若的小说艺术
被引量:3
On the Art of Novel of Guo Moruo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50-159,共10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参考文献5
-
1《杨义文存·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出版社,第607页及相关章节.
-
2郭沫若.《文学的本质》[A]..《沫若文集》第10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20页.
-
3《三叶集·郭沫若致白华》47页,《郭沫若全集·文学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
4《郭沫若小说精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1版,第196页,第39页,第189页.第224页,第245页,第246页.
-
5《潜意识的诠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1版,第9页.
同被引文献47
-
1乐黛云.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7(3):20-33. 被引量:31
-
2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A].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
3贺麟.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中国哲学,(2):366-366.
-
4海涅.论德国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Z].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
6鲁迅.苦闷的象征.引言[A].鲁迅全集[Z].第1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
7郭沫若.Lonbenicht的塔[A].郭沫若集[Z].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
8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
9郭沫若.批评与梦[A].郭沫若全集(文学编)[Z].第1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
10郭沫若.印象与表现--在上海美专自由讲座讲演.时事新报·副刊'艺术',1923,:33-33.
-
1张芳英.浅谈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审美特征[J].六安师专学报,2000,16(1):51-54.
-
2田玲华.说《呼兰河传》[J].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6(4):79-83.
-
3陈邑华.沧桑人世的真率抒怀——废名后期小说的情感特征[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6(2):187-190.
-
4李舒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经典——《呼兰河传》[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12):56-57. 被引量:1
-
5白新生.《沉沦》的风格透视[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1):11-15.
-
6于宁志.论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和审美价值[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3):81-83. 被引量:2
-
7郎伟.民间的爱意与人生的欢乐——读汪曾祺小说《受戒》[J].朔方,2004,0(2):73-73.
-
8席建彬.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抒情小说”研究综述[J].德州学院学报,2006,22(1):27-32. 被引量:3
-
9柳美彤.试析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怀旧》叙事的丰富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1):4-6.
-
10牛建宏.住房公积金何时能覆盖农民工[J].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07(5):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