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0年第4期41-46,共6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
1倪素梅.从《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到《娜拉的儿女》(《Nora’s Children》)[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0(5):31-33.
-
2朱昱熹.出走的娜拉到了延安后怎么办?——论延安文艺整风前的新女性文学作品[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3):160-160.
-
3张季萌.天使的蜕变:解读易卜生与耶利内克笔下的娜拉[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4-156.
-
4赵冬梅.被译介、被模仿、被言说的“娜拉”——一个中国文学与外来影响的典型个案[J].东方丛刊,2004(2):199-209. 被引量:2
-
5徐瑶.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中国女性追求解放的历程——浅析繁漪、陈白露、愫芳[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52-54.
-
6吕培源.诗意娜拉:《玩偶之家》的浪漫主义解读[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7):148-148.
-
7叶松青.论中国“娜拉”形象系列的构建[J].韶关学院学报,2009,30(8):17-20.
-
8侯甫知.张爱玲小说中的娜拉形象探源[J].文学教育(中),2015,0(3):18-19.
-
9王洁.繁漪,没有出走的娜拉——谈曹禺对娜拉形象的中国构建[J].课外阅读(中),2012(3):224-224.
-
10刘洪涛.娜拉——因爱而生动[J].河北自学考试,2005(5):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