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2000年第1期29-40,共12页
Studies on Marxism
同被引文献13
-
1叶克林,蒋影明.现代社会冲突论:从米尔斯到达伦多夫和科瑟尔──三论美国发展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J].江苏社会科学,1998(2):174-180. 被引量:21
-
2刘能.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4(4):57-70. 被引量:237
-
3周大鸣,梅方权.中国乡村社会转型与村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基于14个村庄田野资料的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5):30-34. 被引量:2
-
4李琼.社会冲突的新视角:边界冲突[J].学术探索,2004(10):67-72. 被引量:14
-
5刘晓凯,刘彤.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与中国社会政治稳定[J].政治学研究,2004(4):48-54. 被引量:7
-
6郑永年.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J].战略与管理,2001(2):1-12. 被引量:51
-
7冯仕政.单位分割与集体抗争[J].社会学研究,2006(3):98-134. 被引量:102
-
8黄新华.政治发展中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探析[J].政治学研究,2006(2):81-87. 被引量:15
-
9应星.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四个个案的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2):1-23. 被引量:478
-
10李强.后全能体制下现代国家的构建[J]战略与管理,2001(06).
-
1杨逢春.海南要打生态牌[J].中国改革,2004(7):55-56.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J].柴达木开发研究,1995(1):42-42.
-
3陈可之.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J].当代社科视野,1999(4):14-16.
-
4谢德仁.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相互排斥吗?[J].经济学家,1997(4):4-9. 被引量:3
-
5冯招容.浅谈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0(4):16-18.
-
6罗建奇.经济理论观点的新突破──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J].市场论坛,1994,0(6):3-5.
-
7裴小革.《资本论》能否解开金融风暴的症结[J].中国人才,2008(12):72-72.
-
8贺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平与效率的理性思考[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7(4):8-8. 被引量:1
-
9何雄杰.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的辩证思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9(Z1):17-21.
-
10胡雄波.构建和谐企业要把握四个要素[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9(7):193-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