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2000年第4期67-73,共7页
Studies on Marxism
同被引文献39
-
1朱黎明,郑玉林.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1):8-10. 被引量:4
-
2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7):50-53. 被引量:5
-
3黄秀玲,张江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1):30-33. 被引量:3
-
4余谋昌.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J].世界环境,1995(4):13-16. 被引量:67
-
5何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形态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06(1):15-21. 被引量:32
-
6王雨辰,郭剑仁.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J].学术月刊,2006,38(4):63-70. 被引量:11
-
7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3):58-62. 被引量:33
-
8[加拿大]莱斯著.岳长龄,李建华译.自然的控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
9王世涛 燕宏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析.哲学动态,2000,(2).
-
10李惠斌,薛晓源.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引证文献12
-
1朱黎明,郑玉林.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1):8-10. 被引量:4
-
2陈颂良.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评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4(4):11-12. 被引量:10
-
3华章琳,蔡萍.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1):111-112. 被引量:1
-
4赵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邢台学院学报,2008,23(2):5-7. 被引量:2
-
5温国政,肖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J].前沿,2008(12):161-163. 被引量:1
-
6格日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论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3-15. 被引量:2
-
7康文龙.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J].嘉兴学院学报,2011,23(4):25-30.
-
8刘涛,闰彩霞.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城镇化建设[J].创新,2014,8(3):35-39.
-
9付春兰.本·阿格尔生态危机思想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J].管理科学与研究(中英文版),2022,11(1):11-14.
-
10李垣,宋敏.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及其当代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23(1):32-39.
二级引证文献19
-
1孔芳,陈桂香.论詹姆斯·奥康纳的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163-165.
-
2吴伟,雷欢.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09(S1):350-352. 被引量:1
-
3夏鑫.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学社会主义思想评述[J].社会主义研究,2007(6):21-23. 被引量:3
-
4孙克.和谐社会语境下的生态社会主义[J].商业时代,2008(6):4-5.
-
5蔡永海,祝杨军.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3):52-56. 被引量:2
-
6温国政,肖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J].前沿,2008(12):161-163. 被引量:1
-
7吴刚,郭泽忠,陈桂香.奥康纳的资本主义双重矛盾与双重危机理论评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2):7-10.
-
8习谏.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及其积极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2009(2):143-145. 被引量:2
-
9李明.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生态伦理和哲学思想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1):449-452. 被引量:1
-
10赵文静.简述奥康纳的资本主义双重危机理论的思想[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359-360. 被引量:2
-
1张燕婴.孔子“为仁”诸说辨义[J].孔子研究,2007(1):105-111. 被引量:3
-
2程新宇.生命伦理学视野中的人及其尊严辨义[J].哲学研究,2012(10):118-123. 被引量:5
-
3“中庸”辨义[J].天津支部生活,2010(7):55-55.
-
4吴永华,穆颜杰.论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6):1-4.
-
5关桂芹.建立在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发展伦理学[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5):41-44. 被引量:2
-
6王诗卉,季岐卫.科技进步与生存危机的反思[J].黑龙江史志,2014(1):275-276.
-
7彭国华.“中庸”辨义[J].党建文汇(上半月),2010(2):32-32.
-
8黄逸超,黄云明.孔子忠恕伦理思想辨义[J].唐都学刊,2014,30(3):27-30.
-
9王硕.“明德”与“明明德”辨义——以《朱子语类》为中心[J].中国哲学史,2012(1):79-87. 被引量:6
-
10邓晓芒.“人格”辨义[J].江海学刊,1989(3):12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