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意识·道德情结·圣经方式——英美女性文学再认识
被引量:12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9-55,共7页
Foreign Literatures
共引文献12
-
1党晨华.《哈姆雷特》中人物形象典范的描写赏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5):79-80.
-
2张晨.哈姆莱特所受封建思想影响述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2):60-65. 被引量:3
-
3马俊杰.从《红字》中的《圣经》原型看霍桑的宗教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1):72-75. 被引量:16
-
4周婕.《喜马拉雅王子》对《哈姆雷特》的再现与解构[J].科教文汇,2008(18):174-174. 被引量:1
-
5李陈妍.从莎士比亚悲剧中的“预言”看其基督教观念[J].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1):38-41.
-
6史永红,张丽娟.论马克·吐温的生态女性意识及其矛盾性——《亚当夏娃日记》重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3):61-65. 被引量:2
-
7刘磊.社会思维模式之权力结构的新格局——论莎士比亚悲剧的宗教内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132-138.
-
8李颖.一颗高飞心灵的陨落——哈姆雷特沉沦探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1):24-26.
-
9李伟民.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一个基督教的隐喻[J].中国莎士比亚研究,2022,12(1):73-85.
-
10冯彬.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基督徒形象研究[J].商业文化,2011,0(11X):138-139.
同被引文献72
-
1刘姝.水火相融——简爱与黛妮丝的性格分析与比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03-106. 被引量:1
-
2刘寒冰.简析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的发展[J].文教资料,2007(33):34-35. 被引量:2
-
3谭宗燕.谈简·爱女性形象的塑造[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59-61. 被引量:4
-
4阚鸿鹰.生与死的共存 梦幻与现实的冲突——曼斯菲尔德《园会》解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2):61-63. 被引量:9
-
5王晓红.试析海伦和娜拉觉醒后的独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36-37. 被引量:1
-
6李正文.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与宗教[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2):46-51. 被引量:8
-
7秦家华.试谈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J].思想战线,1978,4(5):39-45. 被引量:5
-
8方平.希腊神话和《简·爱》的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1992(1):46-52. 被引量:6
-
9李小江.勃朗特姊妹的创作背景[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3(2):109-114. 被引量:2
-
10赵红英.《呼啸山庄》的艺术魅力和语言特色[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0(4):105-10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12
-
1焦琳利.解读《园会》中的失乐园场景原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8):61-62.
-
2吴晓利.简爱与圣经[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9):141-142. 被引量:1
-
3刘晓蕾.《圣经》中女性意识的延伸——以《简·爱》为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6-39. 被引量:1
-
4印层层.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哥特情结[J].考试周刊,2008,0(7):174-175. 被引量:1
-
5田频,马烈.论新时期藏族女性作家对女性救赎之路的探寻[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3):151-155. 被引量:1
-
6王昀.牺牲、救赎与自我——女性哥特文学再认识[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2):95-98. 被引量:2
-
7黄彩丽.电影《简·爱》中的女性人生价值剖析[J].电影文学,2014(11):119-120.
-
8姬银萍.女性哥特视域——《呼啸山庄》之语言特色分析[J].芒种,2014,0(10):145-146.
-
9马春花.少数民族文学与英美文学创作中的宗教理念比较[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6):141-144. 被引量:1
-
10赵娜.论95版电影《红字》对小说中女性主义的解读[J].海外英语,2011(14):273-27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1
-
1李佳玉.从《呼啸山庄》和《简爱》看哥特式小说风格[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85-87. 被引量:9
-
2董阜平.高校女教师事业家庭冲突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8-130. 被引量:2
-
3杨蔚君.哥特式手法在复仇主题小说中的运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2):26-27.
-
4卫晓旭.《红字》中海斯特“美国式”精神的再现[J].电影文学,2014(7):108-109.
-
5朱立明.论95版电影《红字》与原著的区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8):110-110.
-
6杨艳伶.20世纪90年代以来藏族女作家的西藏言说[J].阿来研究,2018(2):246-252.
-
7郑璇,马永方.刍议女性主义对社会工作实务中女性案主的影响[J].才智,2015,0(13):278-279.
-
8陈凤祥.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小说《红字》的解读[J].品位·经典,2020,0(1):16-17. 被引量:1
-
9柏慧.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的女性哥特元素解读[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29):21-25.
-
10胡凰.英美文学作品相关之处的赏析——以《圣经》文化的影响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4,0(5Z):102-102.
-
1成艳军.传统伦理道德情结与现实境遇冲突的悲剧[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67-68.
-
2左青英.《牡丹亭》的几点思考[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10):157-157.
-
3牛国静.生存?爱情?女人们的思考——浅析《倾城之恋》中的女人[J].北方文学(中),2016,0(8):103-103.
-
4王晓芳.找寻久远的记忆──从《长恨歌》看王安忆和张爱玲的相似性[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1):85-88.
-
5王建香.硬汉世界的影子──论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世界[J].外国语文,1999,24(2):11-14. 被引量:11
-
6北方.哑巴爱情[J].才智,2005,0(9):48-48.
-
7佚名.男人与女人斗嘴[J].晚报文萃,2011(13):44-44.
-
8方方.培养阅读[J].长江文艺,2004,0(6):1-1.
-
9程宏亮.试论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19(4):67-69. 被引量:6
-
10梁晓明.拒绝与提倡[J].文学界(原创版),2012(2):43-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