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5-119,共5页
World History
参考文献13
-
1白琪.《关于白劳德主义》[J].共运资料选译,1987,(11).
-
2陈劲松.试析白劳德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J].江西社会科学,1990,10(2):126-130. 被引量:1
-
3张报.《有关厄尔·白劳德的回忆》,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编.《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14辑,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4—120页.
-
4丁金光.《略论白劳德与中国革命的关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87-88.
-
5中央编译局国际共运史研究所编.《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第9辑,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4-103页.
-
6西奥多.德雷珀.《美国共产主义的根源》(Theodore Draper,The Roots of American Communism),纽约瓦伊金出版社.1957年版,第310页,第389页.
-
7陕西师大等七院校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下卷),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62页.
-
8菲利普.贾菲.《美国共产主义的兴衰》(Philip Jaffe,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Communism),纽约1975年版,第17页,第29,31页.
-
9西奥多·德雷珀.《美国共产主义与苏俄》(Theodore Draper,American Communism and Soviet Russia),纽约瓦伊金出版社.1960年版,第458,466页.
-
10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450页.
共引文献28
-
1王春英.抗战时期难民收容所的设立及其特点[J].抗日战争研究,2004(3):201-220. 被引量:18
-
2温锐,戴利朝.抗日战争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以战后“联合政府”的弃取为例[J].抗日战争研究,2002(1):161-178. 被引量:4
-
3邓野.东北问题与四平决战[J].历史研究,2001(4):57-71. 被引量:11
-
4邓小平.在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大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01(2):3-7. 被引量:3
-
5徐邦治.毛泽东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不是在开国大典上[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13(1):108-108. 被引量:2
-
6袁成毅.战后蒋介石对日“以德报怨”政策的几个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2006(1):210-231. 被引量:11
-
7金志焕.国营与民营之间的取舍:战后国民政府的棉业政策与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成立[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1):100-109. 被引量:2
-
8金志焕.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棉纱布抛售政策研究[J].安徽史学,2007(2):78-83.
-
9于化民.短暂的合作:抗战后期中共与美国关系解析[J].抗日战争研究,2007(3):28-58. 被引量:12
-
10冉绵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国统区保甲制度的主张[J].中共党史研究,2008(2):68-7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4
-
1张报.有关厄尔·白劳德的回忆[J].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5(2):114-120. 被引量:2
-
2李华锋.用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审视白劳德和白劳德主义——评《白劳德评传》[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4):128-128. 被引量:1
-
3丁金光.试析共产国际在美国共产主义政党统一中的作用[J].甘肃社会科学,1999(6):31-33. 被引量:1
-
4刘雅贤.美国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演变述略[J].中共党史研究,2010(8):93-100. 被引量:3
-
5李颖.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共五大、六大关系的比较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1(2):57-65. 被引量:5
-
6郭双林.“宣传主义,吸收同志”:中共旅德支部成员武兆镐家书释读[J].历史研究,2013(3):85-105. 被引量:4
-
7王军,游楠.近百年来英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1):93-98. 被引量:5
-
8李东明.美共领导人福斯特与中共的关系论析[J].中共党史研究,2016(4):98-105. 被引量:2
-
9李海玉.共产国际与美国共产党关系探究[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8(2):75-82. 被引量:2
-
10徐志民.中共东京支部考论[J].中国社会科学,2019(5):186-203. 被引量:10
-
1丁金光.关于白劳德研究的几个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3(4):130-133.
-
2彭贵珍.苏联国家利益对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21(6):98-101.
-
3丁金光.重评白劳德[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2):121-128.
-
4沈芝.拿破仑外交政策的得与失[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0,14(A05):70-72.
-
5史微.白求恩的遗嘱[J].幸福(下),2009,0(2):47-47.
-
6王猛.潜伏在宋子文身边的经济学家[J].天津政协公报,2012,0(8):50-50.
-
7王笑鸿,吴雪晴.中国国民党五全大会述评[J].民国档案,2003(1):44-49. 被引量:1
-
8薛琳.印度国民大会党[J].党课,2008(1):79-81.
-
9景凯旋.利益与偏见[J].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2014,0(11):43-44.
-
10孙景超.面向实际 面向未来[J].日本学刊,1995(4):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