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8
1 姜德波.论中国统一市场建设中的地区本位[J] .中国经济问题,2004(5):52-58. 被引量:8
2 张秀三.东亚经济合作趋势与中国的对策[J] .国际论坛,2002,4(2):63-66. 被引量:5
3 张锡镇.东亚地区合作进程与有关各方的态度和立场[J] .东南亚研究,2001(5):34-40. 被引量:10
4 程必定.区域的外部性内部化和内部性外部化——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一种思路[J] .经济研究,1995,30(7):61-66. 被引量:27
5 江曼琦.国际经济运行机制研究[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 谢冰.中国过渡区域经济运行协调和发展机制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01,1:66-66.
7 Edgar M. hoover. An introduction to Regional Economics by Alfred A. Knoof Inc. New York. 1975.
8 刘君德.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重要领域—跨界组织与管理问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1:44-46.
9 Young. A. 2000: The Razor's Edge: Distortions and Incremental Reform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 115, No,4, PP. 1091 - 1136.
10 魏劲松.鄂渝两地联手打造“新三峡”[N].经济日报,2004—12—08(13).
二级引证文献13
1 朱传耿,王振波,仇方道.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J] .人文地理,2006,21(1):1-5. 被引量:65
2 冷志明.武陵山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43-47. 被引量:1
3 张广德,周子鑫,朱传耿.我国省际边缘型城市竞合研究综述[J] .改革与战略,2010,26(6):201-204.
4 谢志忠,赵莹,刘海明,黄初升.福建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145-150. 被引量:10
5 刘英基.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J] .理论月刊,2012(3):126-129. 被引量:31
6 李琳,刘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15(5):67-73. 被引量:35
7 曹灿,李俊,陈丽.武陵山区GDP变化情况的统计分析[J]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5):71-76.
8 刘海明,杨健,王灿雄,林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进展综述——兼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建立的必要性[J] .中国集体经济,2010,0(3S):86-89. 被引量:14
9 魏勇强,张振宇.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9,7(3):21-23. 被引量:7
10 方熠威.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城市群治理:府际竞合与潜在风险[J] .大连干部学刊,2019,35(7):54-58. 被引量:3
1 乔恒利.关于盐田区整体规划工作的探索[J] .规划师,1999,15(4):87-89. 被引量:1
2 陈惠民.企业家如何调整、优化手中的生产要素[J] .广东科技,2006,15(3):144-145.
3 王荣斌.福建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1):6-9. 被引量:1
4 赵国栋,丁举昌.临沂:帮助客户实现价值[J] .通信企业管理,2009(9):71-71.
5 胡立法.中国利用外资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和政策选择[J] .国际经贸探索,1999,15(6):41-44. 被引量:3
6 刘东莱,王蓓,于国伟.劈荆斩棘不畏难 风卷红旗过大关 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区政合一”改革发展工作纪实[J] .中国科技产业,2015(6):56-59. 被引量:2
7 张德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新论[J]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7(8):10-12.
8 邹燕.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J] .江苏政协,2004,0(7):42-42.
9 许昌市农行课题组.加快县域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J] .经济师,2007(6):200-200.
10 苗丽静.空间范畴的经济学研究前景[J] .学术研究,2002(1):56-59.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