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7-50,共14页
Historiography Bimonthly
参考文献12
-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94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103-104页,第150-151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
3《马克思致路·库格曼》,《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39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
4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840,842页,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
5马克思.《给维·伊·查苏里奇的复信草稿—初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430页,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
6恩格斯.《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28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
7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湖南澧县梦溪八十档新石器早期遗址发掘报告》[J].文物,1996,.
-
8张学海.试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城[J].文物,1996(12):40-52. 被引量:41
-
9马克思.《给维·伊·查苏里奇的复信草稿—三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452页,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
10.《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77页.
共引文献45
-
11991年以来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述评[J].考古,1998(6):90-95. 被引量:2
-
2朱凤瀚.试论中国早期文明诸社会因素的物化表现[J].文物,2001(2):70-79. 被引量:7
-
3冈村秀典,秦小丽,姜宝莲.农业社会与文明的形成[J].华夏考古,2002(1):85-97. 被引量:2
-
4钱曾怡,蔡凤书.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与山东方言分区[J].中国语文,2002(2):142-148. 被引量:23
-
5邵凤芝.古代城市发展的演变历程及其与文明的关系[J].文物春秋,2002(4):16-22.
-
6张应桥.我国史前人类治水的考古学证明[J].中原文物,2005(3):22-26. 被引量:5
-
7江林昌.五帝时代中华文明的重心不在中原——兼谈传世先秦秦汉文献的某些观念偏见[J].东岳论丛,2007,28(2):9-21. 被引量:23
-
8王奇伟.东夷集团在中国上古时代的地位应予重新认识[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2):56-62.
-
9郑新东,李志鹏.试论早期城址的三种发展类型[J].金田,2012(9):87-88. 被引量:1
-
10王昌沛,周文玖.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学术品格——以郭、范、翦、吕、侯为对象的研究[J].史学史研究,2009(2):67-7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4
-
1胡寄窗.关于井田制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学术研究,1981(4):59-66. 被引量:10
-
2田昌五.夏文化探索[J].文物,1981(5):18-26. 被引量:20
-
3叶万松,余扶危.中原地区西周陶器的初步研究[J].考古,1986(12):1104-1111. 被引量:8
-
4杨育彬.夏商考古研究的新进展——《偃师商城初探》读后[J].考古,2004(9):87-92. 被引量:3
-
5许宏,赵海涛,王丛苗,赵静玉,王宏章.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宫城及宫殿区外围道路的勘察与发掘[J].考古,2004(11):3-13. 被引量:36
-
6许宏,陈国梁,赵海涛.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J].考古,2004(11):23-31. 被引量:116
-
7王学荣,许宏.“中国·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考古,2006(9):83-90. 被引量:1
-
8尚友萍.偃师商城一期一段的相对年代疑议[J].文物春秋,2009(1):9-14. 被引量:5
-
9王立新.也谈文化形成的滞后性——以早商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形成为例[J].考古,2009(12):47-55. 被引量:27
-
10尚友萍.关于王朝文化滞后于王朝建立理论的商榷[J].文物春秋,2011(1):3-12. 被引量:4
-
1梁作干.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研究评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5):21-26.
-
2张作耀.辨有特色 析有新意——评赵光贤著《周代社会辨析》[J].历史研究,1981(6):52-58. 被引量:1
-
3应永深.说“庶人”[J].中国史研究,1981(2):92-99. 被引量:4
-
4周书灿.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对郭沫若古史分期理论的论辩[J].史学理论研究,2017(1):30-39.
-
5朱凤瀚.关于春秋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J].史学集刊,1986(3):1-13.
-
6张涛,史海威.从《贺新郎·读史》看毛泽东的史学思想[J].理论学刊,2006(11):101-103.
-
7田珏.翦伯赞在北大——回忆翦老(续一)[J].史学理论研究,1995(1):133-138.
-
8安作璋.关于秦汉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文史知识,2005(5):39-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