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四川文物》
2000年第1期9-19,共11页
Sichuan Cultural Relics
共引文献269
-
1张天恩.中国早期文明路径与文明史观的产生[J].三代考古,2021(1):146-159.
-
2曹兵武.交叠融合 合之又合:华夏族群形成早期几次关键性融合事件[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3(2):28-36. 被引量:1
-
3韩建业.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J].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2(4):80-91. 被引量:9
-
4李怀印.追迹华夏之初——古史书写中的想象与真实[J].开放时代,2021(5):70-88. 被引量:2
-
5王运良.华夏文明视阈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价值新探[J].都市文化研究,2019,0(2):84-98.
-
6赵忠富.“以技为喻”与《文心雕龙》批评话语的生成[J].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0(2):115-135. 被引量:8
-
7韩湖初.中国上古“大统一”应从黄帝时期开始——重新评价疑古派的儒家学者“编造”说[J].新东方,2001,10(5):56-61. 被引量:1
-
8赵君尧.石器时代中国海洋文化及其对大陆中原文化的影响[J].职大学报,2002(3):101-104.
-
9张志斌,王轲.历史时期河湟地区族群嬗变及其城镇响应[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8(4):18-23. 被引量:1
-
10李少兵,索秀芬.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J].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1):52-6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06
-
1朱诚,马春梅,王慧麟,白九江,徐伟峰,郑朝贵,史威,朱光耀,陈晔,卢雪峰.长江三峡库区玉溪遗址T0403探方古洪水沉积特征研究[J].科学通报,2008,53(S1):1-16. 被引量:30
-
2朱光耀,朱诚,施光跃,孙智彬.长江三峡新石器生产工具演变所反映的人地关系[J].科学通报,2008,53(S1):84-92. 被引量:4
-
3赵东升,水涛.从三峡地区史前考古遗址分布看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系[J].科学通报,2008,53(S1):112-120. 被引量:5
-
4朱诚,陈星,马春梅,朱青,李中轩,徐伟峰.神农架大九湖孢粉气候因子转换函数与古气候重建[J].科学通报,2008,53(S1):38-44. 被引量:21
-
5陈星,朱诚,马春梅,范超.气候转换函数中孢粉因子的气候敏感性分析[J].科学通报,2008,53(S1):45-51. 被引量:5
-
6孙智彬.中坝遗址的性质与环境关系研究[J].科学通报,2008,53(S1):52-65. 被引量:7
-
7朱诚,马春梅,李中轩,尹茜,孙智彬,黄蕴平,R.K.Flad,李兰,李玉梅.重庆忠县中坝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揭示的动物多样性及环境变化特征[J].科学通报,2008,53(S1):66-76. 被引量:6
-
8田晓四,朱诚,许信旺,马春梅,孙智彬,尹茜,朱青,史威,徐伟峰,关勇.牙釉质碳和氧同位素在重建中坝遗址哺乳类过去生存模式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08,53(S1):77-83. 被引量:9
-
9赤水.世界盐业考古优秀的区域研究个案:《古代中国的盐业和社会等级制》一书读后[J].南方文物,2012(1):63-64. 被引量:1
-
10谢锐,李会蓉.秦汉时期盐业的发展[J].传承,2012(6):80-8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8
-
1谢建忠.巫山大溪遗址以鱼随葬的原始宗教意识与巫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1,27(1):14-18. 被引量:5
-
2张中宇.“巴”字本源考——兼论甲骨文符号“■”与“巴”的关系[J].古汉语研究,2015,0(3):73-80. 被引量:3
-
3史威,朱诚.三峡古文化衰退、调适及转型的原因分析[J].自然杂志,2016,38(3):200-208.
-
4权莎,邓晓.巫山大溪遗址鱼类随葬品及其内涵探析[J].三峡论坛,2018(2):7-11. 被引量:3
-
5舒显彩.北朝时期盐业生产与消费探微[J].农业考古,2019,0(6):78-86. 被引量:3
-
6冷勇辉,李长安,刘辉,张玉芬,魏传义,李亚伟,贾明明,郭汝军.湖北松滋关洲遗址沉积环境演化及长江河道变迁[J].地球科学,2020,45(3):764-775. 被引量:5
-
7曹婕,沈莹.以鱼纹为例探讨传统纹饰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J].今古文创,2022(14):93-95. 被引量:1
-
8史威,张静.三峡聚落遗址变动反映的盐业移民现象[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4(4):68-75.
二级引证文献18
-
1郭晓涛.201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发现与研究述评[J].西部考古,2020(2):158-170.
-
2滕新才,杨用超.当代巫山历史文化研究评述(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28(2):1-6. 被引量:2
-
3雷四维.汉字“巴”多义性认知转喻阐释[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0):43-49.
-
4钟周铭,彭邦本.巴人早期活动地域及其迁徙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5(6):93-100. 被引量:1
-
5刘术.近十年巴文化研究进展及展望[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28(6):29-37. 被引量:5
-
6权莎,邓晓.巫山大溪遗址鱼类随葬品及其内涵探析[J].三峡论坛,2018(2):7-11. 被引量:3
-
7贺秋华,余德清,王伦澈,李长安,余姝辰,邹娟.近400多年下荆江河段古河道演变过程及特征[J].地球科学,2020,45(6):1928-1936. 被引量:7
-
8刘志国,徐旺生.《齐民要术》的盐史信息考探[J].中国科技史杂志,2021,42(1):91-99. 被引量:3
-
9邢文.认知民族语言学与中国手稿文化--认知甲骨学的视角[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5):53-60. 被引量:2
-
10熊平生,刘亮,张楚楚,郝丽婷,黄临娟.湘江衡阳段河漫滩沉积物粒度特征与历史洪水事件[J].水土保持通报,2022,42(1):297-302. 被引量:1
-
1白九江.解开大溪人的丧葬之谜——巫山大溪遗址[J].文物天地,2003,0(6):46-47.
-
2白九江,郑云峰,立山.亡村故事——发现巫山大溪遗址[J].文明,2008,0(5):96-109.
-
3白九江.巫山大溪遗址:一个渐开的谜[J].中国三峡(水文化),2008(3):66-67.
-
4范桂杰,胡昌钰.巫山大溪遗址第三次发掘[J].考古学报,1981(4):461-490. 被引量:68
-
5孟华平.论大溪文化[J].考古学报,1992(4):393-412. 被引量:6
-
6四川巫山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记略[J].文物,1961(11):15-21. 被引量:45
-
7赵宾福.重庆峡江地区的四种新石器文化[J].文物,2004(8):54-60. 被引量:10
-
8吴震.吐鲁番文书中的若干年号及相关问题[J].文物,1983(1):26-34. 被引量:18
-
9汤斌,刘红艳.四川博物院藏巫山大溪遗址出土彩陶球制作工艺研究[J].四川文物,2015(6):82-85.
-
10郑建明,蒋乐平.杭州市萧山区茅草山遗址发掘报告[J].东南文化,2003(9):6-14.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