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5-71,共7页
Studies on Mao Zedong and Deng Xiaoping Theories
参考文献9
-
1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11月1日.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1997,5)》,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第45,71页.
-
4[美]P.T.巴纳特,J.卡瓦拉.《跨国公司与世界新秩序》,海南出版社.1999年版,第416,55,7页.
-
5世界银行.(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213页.
-
6[美]D.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页.
-
7郭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光明日报》.2000年1月28日.
-
8王逸舟.全球化时代的安全新观念[J].世界知识,1999,0(2):26-27. 被引量:5
-
9陈翔."正确认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人民日报》.2000年2月11日.
共引文献3115
-
1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2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3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4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5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6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7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
8李庚香.法美学是人学[J].中州学刊,2004(4):192-196. 被引量:3
-
9廖小平,曾祥云.“代”论[J].江海学刊,2004(4):5-12. 被引量:9
-
10张文喜.历史唯物主义岂能谋取神学的支持——对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的批评[J].学术月刊,2004,36(7):14-20. 被引量:3
-
1李琮.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其调整[J].世界经济,1983,6(5):22-27.
-
2甘忠泽.建立四个体系 实践“三个代表” 为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良好服务[J].上海机关动态,2001(4):16-17.
-
3孙长虎.浅谈在对外开放中如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J].菏泽学院学报,2013,35(S1):12-14.
-
4贾秀兰.浅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平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8(2):54-57. 被引量:1
-
5潘在清.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新东方,2007(12):50-54.
-
6韩梅.浅析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现代商业,2009(20):65-65. 被引量:2
-
7杨伯舫,郑方辉.效率优于公平的理论思考[J].开放时代,1995(2):57-61. 被引量:4
-
8戴晓敏,陶雷,丁周.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1):474-475.
-
9薛晓燕.浅谈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经济安全[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1,0(1):30-32.
-
10徐世澄.拉丁美洲与国际经济新秩序[J].拉丁美洲研究,1982(4):13-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