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2000年第1期16-19,共4页
Modern Philosophy
参考文献5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32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4拉蒙特.《作为哲学的人道主义》[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2页.
-
5张明仓.论创价代价矛盾[J].东岳论丛,1997,18(1):66-71. 被引量:8
共引文献3438
-
1张立波.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
2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3许斗斗.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
4张奎良.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
5于桂芝.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
6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7吴学琴.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
8李庚香.法美学是人学[J].中州学刊,2004(4):192-196. 被引量:3
-
9廖小平,曾祥云.“代”论[J].江海学刊,2004(4):5-12. 被引量:9
-
10张文喜.历史唯物主义岂能谋取神学的支持——对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的批评[J].学术月刊,2004,36(7):14-2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9
-
1谢作栩,王伟宜.不同社会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探讨——陕、闽、浙、沪部分高校调查[J].东南学术,2004(S1):259-264. 被引量:22
-
2张明仓.科技代价论[J].南京社会科学,1999(4):22-27. 被引量:11
-
3刘怀玉.马克思的“历史进步代价”理论与发展问题[J].哲学研究,1993(6):10-17. 被引量:11
-
4周军,左新荣.论体育的社会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8):1018-1020. 被引量:41
-
5谢琼桓.体育的发展与代价问题[J].体育学刊,2005,12(1):1-3. 被引量:7
-
6司晓莉.发展代价的必然性与偶然性诠释[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2):4-8. 被引量:2
-
7徐来群.理性地看待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代价[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8-11. 被引量:1
-
8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
9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6页.
二级引证文献7
-
1薛天庆,陈忠菊,王云红.当前高科技在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运用中的思考[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0(1):13-14.
-
2于文谦,李林.竞技体育应用高科技的非公平性[J].体育文化导刊,2010(6):48-51. 被引量:3
-
3赵志进.2000—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1,30(1):1-4. 被引量:1
-
4程卫波,孔建国,王琳.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科技代价控制机制的探讨[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2):184-187.
-
5陈道裕,赵国华,张丹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多元化培养方式的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5,51(4):16-20. 被引量:6
-
6程卫波,赵发田.西方体育文化的历史变迁考察——基于一种“神义论”到“人义论”的文化哲学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2):1-5. 被引量:6
-
7李虔.职业教育1+X证书:成本分担与考核定价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4(4):122-128.
-
1龙柏林.代价的哲学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0(3):40-43.
-
2关于学会评审应用心理学正、副研究员的通知[J].社会心理科学,2000(4):42-42.
-
3张斌.现代性批判的本体论追问[J].科学.经济.社会,2013,31(2):23-27.
-
4王国有.哲学反思的审美维度[J].学海,2001(2):19-24. 被引量:3
-
5相雅芳,郭强.脱落命题:个人、社会和自然之关系有机性的本体论追问[J].广西社会科学,2015(4):75-80. 被引量:2
-
6速继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现代性批判研究比较[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4,30(S2):5-7.
-
7王西华.对科学技术追问三种形态的总体性追问[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97-103.
-
8王志蔚.最根本的是做人成功[J].心理与健康,2004(5):47-47.
-
9刘继虎.海德格尔语言哲学观的三重解读[J].学术探索,2012(5):6-9.
-
10张秀华.哲学的生存论转向及其对工程研究的意义[J].理论探讨,2007(4):58-6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