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岭南文史》
2000年第3期40-44,共5页
Lingnan Culture and History
共引文献104
-
1张婉婉.霸陵石围界来源初探[J].唐都学刊,2024,40(3):33-37.
-
2龚世扬,吴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广西少数民族文物的征集:问题与对策——广西少数民族文物征集系列研究论文之三[J].民族论坛,2022(4):3-11. 被引量:1
-
3覃杰,曹耀文(文/图),张军(图),韩贵川(摄),武保林(图),杨鹏(摄).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研楼4号项目西汉早期墓发掘简报[J].广州文博,2021(1):1-17. 被引量:1
-
4裴安平.中国史前晚期手工业的主要特点[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4):52-60. 被引量:1
-
5史红蔚.华南沿海新石器文化的系统环境及稳定性[J].考古,1999(10):64-68. 被引量:1
-
6吴雪彬,朱非素,陈瑞和,李浪林.广东普宁市池尾后山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8(7):1-10. 被引量:13
-
7李子文.广东五华县仰天狮山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8(7):11-15. 被引量:1
-
8黄静.浅论先秦时期岭南文化的特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79-85.
-
9安志敏.良渚文化及其文明诸因素的剖析——纪念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J].考古,1997(9):77-81. 被引量:11
-
10何露.广东韶关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初探[J].江汉考古,1999(3):43-4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52
-
1周南泉.西汉南越王赵眛墓出土玉器(系列讲座之二)[J].收藏家,2001(1):28-33. 被引量:1
-
2吴凌云.释“瓯骆相攻,南越动摇”──从一件南越青铜器说起[J].南方文物,2001(2):22-24. 被引量:1
-
3冯永驱,陈伟汉,全洪,李灶新.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1995-1997年发掘简报[J].文物,2000(9):4-24. 被引量:26
-
4刘付靖.东夷、楚与南越的文化关系[J].广西民族研究,1999(1):69-73. 被引量:2
-
5王世丽.从吕凯族属看汉武帝斥地拓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8(2):2-7. 被引量:3
-
6卢兆荫.南越王墓玉器与满城汉墓玉器比较研究[J].考古与文物,1998(1):43-49. 被引量:12
-
7张诚.试论赵佗对开发岭南的贡献[J].史学月刊,1997(2):13-16. 被引量:1
-
8刘晓民.南越国时期汉越文化的并存与融合[J].东南文化,1999(1):22-27. 被引量:7
-
9郑超雄.关于岭南冶铁业起源的若干问题[J].广西民族研究,1996(3):50-56. 被引量:8
-
10袁钟仁.古代广州城的兴筑和扩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8(3):86-94. 被引量:3
-
1张晨光.对美国土著居民生活文化方式消失的反思[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9):49-50.
-
2罗宏.试论部分少数民族丧礼舞的生命意识[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1996,12(Z1):55-57.
-
3罗义群.“原生态”是族群在某一历史时期依据生境而构建的文化方式——以苗族丧葬风俗歌《焚巾曲》为例[J].凯里学院学报,2011,29(1):76-80. 被引量:4
-
4塞力曼·库尔班.浅谈维吾尔族丧葬服饰文化[J].魅力中国,2010,0(17X):275-275.
-
5孙玉荣,艾兵有,胡辉.佤族传统文化与性别角色的构建[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38-43.
-
6伍伶飞,樊如森.近代通商口岸与基督教的传播[J].历史地理,2016(1):164-174.
-
7徐冰,崔灿灿.我的营养,我的方法——徐冰访谈录[J].画刊,2010(8):12-17.
-
8张彦清.曾国源 化神话为真实的“点石成金术”[J].华人世界,2009(12):70-73.
-
9陈金钟.西藏的吉语印章[J].西藏人文地理,1995,0(3):15-17. 被引量:1
-
10丁鼎.试论丧服习俗的起源[J].思想战线,2001,27(4):120-12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