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或之外:关于“第三条道路”——读《“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
被引量:2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2000年第3期39-45,共7页
Marxism & Reality
参考文献9
-
1曹卫东.在权力与话语之间[J].读书,2000(1):11-16. 被引量:6
-
2施罗德.“老左派与新中派”.《“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
-
3杨雪冬.“第三条道路:新路还是旧途”.《"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第6页.
-
4克林顿.“新民主党的希望”.《"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第30页等处.
-
5张汝伦.哈贝马斯和帝国主义[J].读书,1999,0(9):34-42. 被引量:19
-
6拉尔夫·达伦道夫.“第三条道路与自由:欧洲新中派的权威主义色彩”,《“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第101—103页.
-
7斯蒂文·卢克斯:“放弃中间”.《"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第120页.
-
8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认同政治与左翼”.《"第三条道路"与新的理论》,第111页.
-
9罗尔斯 万俊人译.《政治自由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308页.
共引文献88
-
1张国清.在善与善之间:伯林的价值多元论难题及其批判[J].哲学研究,2004(7):72-78. 被引量:16
-
2潘自勉.在价值与规范之间[J].哲学研究,2005(1):88-92. 被引量:10
-
3杨立峰,应奇.罗尔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超越——从社会基本结构理念的角度看[J].南京社会科学,2003(12):33-37.
-
4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5(3):21-29. 被引量:34
-
5郑洁,陈金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伦理制度化论析[J].江汉论坛,2005(6):63-65. 被引量:3
-
6张国清.和谐:一种提倡兼容的公共哲学[J].哲学研究,2005(6):30-34. 被引量:6
-
7袁祖社.全球化时代类群本位的公共生活理念与新“公民文化”及其价值观[J].哲学研究,2005(8):94-101. 被引量:22
-
8刘擎.面对多元价值冲突的困境——伯林论题的再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6):38-48. 被引量:15
-
9丁晓原.媒体,作为中国散文现代转型的生态[J].江海学刊,2006(1):198-202.
-
10徐长福.拯救实践:元实践学探赜[J].江海学刊,2006(3):5-12. 被引量:16
-
1金春明.毛泽东思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9,0(8):15-17.
-
2韩伟滨,韩新伟.从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看其斗争智慧[J].科技风,2009(4X):227-227.
-
3丁有有.公益性美术馆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定位[J].中国美术馆,2013(7):105-107.
-
4王晓玉.“德”之下移:西周铭文中的“德”[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3):25-28. 被引量:2
-
5宋善文.论邓小平关于“收入差距”与“两极分化”区别的思想[J].理论月刊,2003(9):27-29.
-
6在多种文化的斗争中[J].国外社会科学,1994(3):42-42.
-
7文萍.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资本主义[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5):9-11.
-
8孙庆平.孙中山“融贯”中西文化的思想[J].团结,2003(6):78-80.
-
9紫愚.当代中国思想界的几组前沿问题[J].科学.经济.社会,2000,18(2):17-24.
-
10历史的沉浮[J].中外文摘,2015,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