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2000年第6期95-100,共6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421
-
1陈炜,杨连娇.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20,31(1):73-79. 被引量:18
-
2赵珍.清代青藏高原上的生态保护与宗教习俗[J].中国藏学,2005(4):83-86. 被引量:8
-
3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1-88. 被引量:341
-
4华锐.东智.拉卜愣寺六大学院修习体制源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20-27. 被引量:1
-
5嘉古.桑杰.简述策墨林活佛系统的传承与发展[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27-33. 被引量:10
-
6王伟章.话说河湟文化圈[J].中国土族,2001(4):62-63. 被引量:1
-
7谢重光.张弓著《汉唐佛寺文化史》[J].历史研究,1998(5):182-185. 被引量:1
-
8张建林.藏传佛教后弘期早期擦擦的特征——兼谈吐蕃擦擦[J].中国藏学,2010(S1):23-31. 被引量:19
-
9友珍,德吉卓嘎.明末到民国时期康区宗教性集会与集市之关系考察——以甘孜镇为例[J].西藏研究,2008(6):52-57. 被引量:8
-
10陈庆英.明代甘青川藏族地区的政治述略[J].西藏研究,1999(2):28-3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19
-
1张虽旺,王启龙.试论宋代河湟地区佛教的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53-59. 被引量:1
-
2丁柏峰.河湟文化圈的形成历史与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68-71. 被引量:14
-
3李臣玲,贾伟.多维民族文化交汇地带的社会分层研究——以丹噶尔藏人为个案[J].民族论坛,2008(6):25-27. 被引量:4
-
4杨发鹏.近二十年来国内佛教历史地理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5):107-112. 被引量:1
-
5贾伟,李臣玲.当代安多农业区藏传佛教寺院的现状与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5):70-74. 被引量:1
-
6高晓波.近十年来明清时期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3):16-22. 被引量:1
-
7高晓波.21世纪学界关于明清安多、康区藏族史研究述评[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1):16-22.
-
8王和平.中老年人肛肠疾病的调查报告[J].四川医学,2000,21(5):440-440. 被引量:4
-
9鲁顺元.文化圈边缘藏传佛教寺院经济的兴与衰[J].青海社会科学,2012(6):163-168.
-
10彭博.2000年以来甘青地区藏传佛教研究综述[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23-13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53
-
1姚鹏,马成俊.知识分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自觉——以李文实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为中心[J].西北民族研究,2022(4):20-30. 被引量:3
-
2才吉卓玛.黄河流域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现状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5(3):75-83. 被引量:1
-
3赵罗英.现代化视野下我国民族分层研究述评[J].民族论坛,2019,0(4):41-47.
-
4乔玲希.1872—2000年藏族宗教研究文献的调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0):455-457. 被引量:1
-
5徐世栋,苏雪芹,乔秀花.从土族宗教信仰文化看其文化的多元性[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34-37. 被引量:3
-
6李尚奎.近十年国内文化变迁研究述评[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2):67-72.
-
7陈怀川.中国民族社会结构:“民族分层”抑或“民族内部分层”[J].广西民族研究,2010(3):42-47. 被引量:13
-
8董长红,冯思栋,惠明阳.社区常见肛肠疾病诊治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2):73-73.
-
9羊措.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关系研究--以青海河湟地区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2):13-17. 被引量:4
-
10龙仕贤.椎体部分切除治疗截瘫10例报告[J].四川医学,2000,21(5):441-441.
-
1林中厚.河湟农村的四合院[J].中国土族,2009(1):24-24.
-
2邵春益.精心打造河湟地区特色农牧业长廊[J].党的生活(青海),2009(5):38-39. 被引量:2
-
3马勇娜.青海省河湟地区土地流转形式调查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3X):87-88.
-
4何林风.藏传佛教对西藏社会影响的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J].黑龙江史志,2014(1).
-
5甘措.论明朝统治河湟及湟水流域藏族分布状况[J].青海民族研究,2001,12(4):51-56.
-
6王晓蕾,张海琳.青海河湟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刍议[J].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3):113-115.
-
7张彦春,邢震全,段树林.黑龙江省东部农区开发肉牛产业的浅见[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3):49-50.
-
8高峰.绿色的歌[J].宁夏审计,2004(B11):20-20.
-
9王延廷.推进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J].党的生活(青海),2007(4):13-13.
-
10贾艳.水土保持在贵德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5):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