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形式的比较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5-38,共4页
Academic Research
共引文献639
-
1姚文仪.14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中西方社会发展之比较[J].社会科学,2006(11):116-123.
-
2李国华.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4,5(1):49-51.
-
3马良,范景武.理论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哲学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10):13-16.
-
4卫兴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研究和认识的几个问题[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3):24-28. 被引量:1
-
5刘志.新条件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J].科技经济市场,2007(1):181-182.
-
6陈建峰.不容混同的两种工资[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2):69-70.
-
7吴海江,徐瑞方.道德实践的两个维度:自律与他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3):15-20. 被引量:8
-
8张怀承.论道德传统的创造与超越[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2(2):3-6.
-
9李展冬.试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现象[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2(3):20-22.
-
10蒋序怀.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劳动及劳动价值论”[J].探求,2002(4):21-23.
-
1王茂修,李义平.劳动形式比较[J].学术月刊,1996,28(1):50-53.
-
2李映楠.生产力的发展:自由劳动得以实现的根本[J].管理观察,2010(33):5-6.
-
3丁黎.怎样理解“劳动创造了美”?[J].晋阳学刊,1984(3):64-67. 被引量:1
-
4张东岭.论劳动与人的解放[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7):138-141.
-
5李义平.论劳动形式的制度安排[J].广东社会科学,1993(6):57-61.
-
6李义平.缺乏明确的产权是中国后来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5,0(8):61-62.
-
7姜喜咏.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内涵[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23-27. 被引量:1
-
8马里达.霍洛什,李玉斌.意识形态与经济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3(10):54-54.
-
9胡兵.雇佣劳动是自由与异化的矛盾体[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3):9-12.
-
10罗先德.马克思论制造工具在人类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4-1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