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麦后移栽棉种植制度的技术经济效应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了地尽其用,增加全年农田收入,采取一年两熟或多熟种植制度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是我国种植业系统的一大特色。并已成为缓解土地资源不足与农产品需求日益增长之间矛盾的技术保障。江苏省棉田种植制度的发展也围绕着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这一主轴,经历了一熟直播棉→麦套直播棉→麦套移栽棉→麦(油)后移栽棉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作者
陈祥龙
李秀章
何循宏
肖松华
范正辉
娄登义
屠美英
机构地区
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
江苏省兴化市农技中心
出处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1-24,共4页
China Cotton
关键词
棉花
移栽
栽培
耕作制度
分类号
S562.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
1
吴健,张家宪.
夏棉大钵小壮苗麦后移栽技术[J]
.中国棉花,1993,20(2):30-31.
被引量:3
2
李秀章,陈祥龙.
“高产、优质、高效”与江苏棉业发展[J]
.中国棉花,1994,21(12):4-6.
被引量:2
3
徐立华,李秀章,陈祥龙.
江苏省“高效棉业”经济效益剖析[J]
.中国棉花,1995,22(7):5-7.
被引量:3
4
王阶祥 等.麦套棉高产高效规范化栽培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1991,:43-47.
5
李秀章,朱绍琳.对江苏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看法[J]中国棉花,1992(06).
6
蒋玉琴.
麦(油)后移栽棉的栽培技术改进[J]
.江苏农业科学,1998,26(2):27-28.
被引量:1
7
史宏志.
黄淮海平原棉区发展麦棉油棉两熟制的意义和构想[J]
.耕作与栽培,1989,9(6):6-7.
被引量:4
8
吴健,张家宪,王国卫,杨哲林,何祖安,王伟.
淮北地区麦棉两熟栽培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3,21(3):254-25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李秀章.
浅析棉田多熟立体种植理论及其发展[J]
.江苏农业科学,1997,25(3):19-22.
2
吴健,蔡士兵,刘须芹.
棉麦两熟不同耕作栽培途径对棉花生产效应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4):310-311.
1
姜东,陶勤南,张国平.
渍水对小麦扬麦5号旗叶和根系衰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1):1519-1521.
被引量:48
2
陈夔.
我国南方地区多熟种植制度的模式及效益浅析[J]
.南方农业,2012,6(5):13-15.
被引量:9
3
赵为武.
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及治理对策[J]
.植物医生,2001,14(3):10-13.
被引量:25
4
陈阜.
我国多熟种植制度新进展[J]
.耕作与栽培,1997,17(1):9-11.
被引量:11
5
运丽霞.
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办法[J]
.农民致富之友,2014(23):53-53.
6
杜华章,张圣旺.
江苏省沿江高沙土地区高效多熟种植制度研究[J]
.生态农业研究,1999,7(2):55-57.
7
姜心禄,池忠志,郑家国.
丘陵区小麦预留行玉米机直播研究[J]
.中国农机化,2011(4):86-88.
被引量:2
8
马奇祥.
标杂A_1高效益多熟种植的模式[J]
.河南农业,2004(5):22-22.
9
陈启德,汪沄滨,曾庆曦,刘志明.
稻田种植绿肥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1995,8(A01):117-123.
被引量:17
10
刘立峰,刘富华,俞学惠,田惠萍,刘万军.
平罗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
.宁夏农林科技,2004,45(6):52-52.
被引量:3
中国棉花
199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