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远方的呐喊:新英格兰清教徒文学的社会反弹

Pent-up Roars in the Distance:A Social Rebound in the Puritan Literature of New England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国早期新英格兰清教徒文学 ,表现了一种沉重压抑的思想和情绪。这种表达是美国殖民时期社会发展和清教徒作家意志反映的必然产物。受特定历史环境的制约 。
作者 马衰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3-46,共4页 Foreign Literatur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即牛顿(1642-1727年)第三定律,指在一直线上力量相等方向相反两物体之间的两个力,参见《基础物理学》(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39页);"能量守恒定律无疑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它不仅使用于无机界,也使用于生命过程,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规律."参见《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135页.
  • 2Emory Elliott指出评论家们对这个问题看法不一.在较对立的两中观点中,一种认为美国清教徒们进行的是在上帝旨义下的早期"资本主义开拓"和"帝国主义征服";另一种认为他们逃离了一个"腐败世界"去建设"神圣乌托邦式的山冈城市".参见Sacvan Bercovitch,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1590 - 1820, vol. 1 (New Yrok:Cambridge UP,1994),194页.
  • 3Perry Miller认为以布雷德福为代表的普利茅斯分离主义者严格遵循"旧约"和"新约"教义,是最纯洁的清教徒,是美国清教徒历史的主要奠基者.参见Perry Miller,The American Puritans: Their Prose and Poetry (New York: Anchor,1956),4页.
  • 4在描写是否远渡重洋赴美洲殖民的关键时刻,布雷德福用《圣经》"箴言22节"第三段中的句子与大家共勉,"明人知先几之兆,可避劫难;愚人鲁莽行事,尔后哀叹."参见William Bradford, "Of Plymouth Plantation", The Harper American Literature,vol.1(New York:Harper&Row,1987),124页.
  • 5参见Miller上引书,84页;《旧约·申命记》30节中,摩西在谋阿布摩西告诫向已经穿过沙漠即将到达上帝许诺的迦南的以色列人,未来的殖民生活是对虔诚的考验.
  • 6在神权政治衰落和对美国中产阶级诞生问题上,Bercovitch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提出与Miller不同的看法.参见Sacvan Bercovitch, The American Jremiad ( Madison, Wisconsi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7-18页.
  • 7从17世纪中开始,随着土地的扩大,农业的发展,现代工业的诞生和贸易的增长,清教徒们,特别是第二、三代人的信仰日趋淡漠.Miller认为科顿·马瑟感到旧的建立在清教徒纯教义上的信仰必须为新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道德标准所代替.参见Harry M.Wark,Colonial America:1607- 1763 (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1991), 71 - 104页;Miller,上引书,215-126页.
  • 8英国殖民者始终坚信他们将在上帝"许愿的土地"上"建造山冈上的城市",美洲印第安人不过是"人间的渣子和罪孽"的撒旦的化身.如早期约翰·史密斯(1580-1631)以他如何"镇服"印第安人为使命.又如普利茅斯总督威廉·布雷德福认为"这块大陆只有野人,不存在文明."参见Myra Jeble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Literature:1590- 1820, Sacvan Bercovitch ed. (Madison, Wisconsin: U of Wisconsin P.),68 - 76 页; Bradford, The Harper American Literature,125页.
  • 9"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参见司马迁:《报任安书》,载阴法鲁主编:《古文观止》上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401页.
  • 10Forrer认为从17世纪中开始清教徒神学者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困境,即无法理解上帝让其子民历尽艰险从事"进入荒原的事业"的意图.参见Richard Forrer,Theodicies in Conflict: A Dilemma in Puritan Ethics and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Greenwook,1986),26-30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