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
被引量:
3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审美人类学着重借鉴文化人类学学科理念和田野作业方法 ,针对区域族群的审美实践开展实地调查 ,探寻现实中特定族群审美文化的真实传承形态与审美旨趣的形成及其提升路径 ,在美学与人类学的科际整合中 ,寻求中国美学研究的新的学理依据和学术范式 ,同时致力于充溢审美价值的现代区域文化的理论阐释 ,努力实现理论阐释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层契合。
作者
王杰
覃德清
海力波
机构地区
广西师范大学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5,共9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理论阐释
探寻
学理依据
审美旨趣
学理基础
中国美学研究
真实
审美人类学
审美实践
努力
分类号
B83-06 [哲学宗教—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263
引证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96
参考文献
7
1
覃德清.
审美人类学:价值取向与方法抉择[J]
.民族艺术,1999(3):76-89.
被引量:15
2
张利群.
论民族审美人类学领域的开拓和扩展[J]
.广西民族研究,2001(2):32-37.
被引量:7
3
费孝通.
更高层次的文化走向[J]
.民族艺术,1999(4):8-16.
被引量:35
4
覃德清.
激扬民族潜能 共创和乐美境——论21世纪壮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
.广西民族研究,2000(4):43-49.
被引量:2
5
王杰,海力波.
列维-斯特劳斯与审美人类学[J]
.东方丛刊,2001(2):53-65.
被引量:5
6
王杰,海力波.
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J]
.民族艺术,2000(3):102-112.
被引量:31
7
《东方丛刊》2001年总目[J]
.东方丛刊,2001(4):247-251.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梁庭望.
二十世纪壮族的回顾[J]
.广西民族研究,1999(2):45-50.
被引量:7
2
路易.阿尔都塞,李迅.
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J]
.当代电影,1987(3):100-112.
被引量:151
3
.《孟子·告子章句上》[M].,..
4
《苏联大百科全书》,转引自中国人类学学会编《国外人类学》(二),第1页,1981年.
5
《苏联大百科全书》,转引自《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第6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6
[意]维柯《新科学》上册,第1-4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
7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见《西方文论选》上卷,第48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
8
凌纯声.《环太乎洋文化与中国边疆民族文化》有关章节.
9
罗昭祥.《广西地理大发现》有关章节.
10
[台湾]黄光国.《论“人的素质”》,《人的素质(1999)论文集》,法鼓人文社会学院出版,1999年版,第16-24页.
共引文献
83
1
时娟娟,张阿源.
从年画“战神”到现代“魔童”——“哪吒”动画形象流变的创新与重构[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1):70-73.
被引量:2
2
王永健,王杰.
走向田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王杰教授访谈[J]
.民族艺术,2021(3):121-129.
被引量:4
3
石琪琪,何洁.
审美制度与文化表征:多重文化语境中的“珠郎娘美”[J]
.民族论坛,2020(3):106-112.
4
孙文刚.
当代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2).
5
高琼.
论后现代语境中的审美人类学[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1):552-570.
6
周丰.
西方神经美学的源起、内涵及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视角的考察[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9(2):480-502.
被引量:3
7
邹晓松,戴清材.
陶瓷文化的历史生成与时代新变[J]
.江西社会科学,2021(2):246-253.
被引量:7
8
邱玉兴,高婉玉,麦茂生,胡晶莹.
民族艺术助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价值与实践路径[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3,33(1):64-69.
被引量:1
9
张道葵.
美学的争鸣与泛化[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1):57-64.
10
熊敬忠.
审美人类学体式浅论[J]
.百色学院学报,2001,15(1):9-12.
同被引文献
263
1
郑元者.
中国问题、中国话语与中国理论[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6):54-55.
被引量:9
2
杨艺.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俗学发展取向新思考[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8(S1):111-115.
被引量:4
3
邓佑玲.
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的学科内涵与研究内容[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55-61.
被引量:3
4
何明.
艺术人类学的视野[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6-14.
被引量:28
5
周星.
艺术人类学及其在中国的可能性[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24-35.
被引量:14
6
王杰,叶舒宪,覃德清,海力波.
探寻文化的审美尺度——审美人类学与文化建设四人谈[J]
.南方文坛,2003(1):56-61.
被引量:5
7
阎真.
历史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 《沧浪之水》的写作随感[J]
.博览群书,2002(7):31-33.
被引量:4
8
李震.
艺术人类学视域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美意义——以夹缬个案为例[J]
.文化遗产,2010(2):37-46.
被引量:4
9
覃德清,杨丽萍.
南岭民族走廊文化积淀与审美人类学研究的拓展[J]
.文化遗产,2009(3):111-117.
被引量:4
10
覃德清.
审美人类学:价值取向与方法抉择[J]
.民族艺术,1999(3):76-89.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35
1
孙文刚.
当代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2).
2
张添天,朱桂成.
浮出历史地表——中国当代女性批评之批评[J]
.文教资料,2006(4):49-50.
3
肖琼.
论区域边缘文化与审美人类学学科的建设性关系[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57-160.
4
宋勇.
浅论审美人类学中国化及其意义[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6):17-18.
5
范秀娟.
从审美人类学看南宁民歌节的审美价值及其对原生民歌发展的影响[J]
.社会科学家,2004,19(4):53-57.
被引量:10
6
冯宪光,傅其林.
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26-35.
被引量:20
7
倪依克,胡小明.
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理论及学科发展论纲[J]
.体育学刊,2005,12(4):59-62.
被引量:16
8
朱桂成.
生态批评的批评“生态”[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2):45-48.
被引量:2
9
刘颖.
“深描”的审美——谈《巴黎手稿》中美学与人类学整合研究的意义[J]
.唯实,2007(10):39-42.
被引量:1
10
雷文彪.
前工业社会的民歌艺术生存机制探析[J]
.柳州师专学报,2008,23(1):18-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6
1
孙开晗.
技术赋能时代听觉文艺实践的召唤结构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1,7(19):111-113.
2
孙文刚.
当代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0(2).
3
李西熙.
广西少数民族服装刺绣工艺研究[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0,49(9):60-61.
被引量:2
4
欧阳绍清.
构建“艺术人类学”话语体系:理论、方法与实践——基于《写艺术:艺术民族志的研究与书写》的学术思考[J]
.福建艺术,2019(12):15-19.
5
姚尧.
民俗主义视觉下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J]
.传承,2008(20):130-131.
被引量:2
6
宋勇.
浅论审美人类学中国化及其意义[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6):17-18.
7
何明,吴晓.
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基础及其特质[J]
.学术探索,2005(3):116-121.
被引量:21
8
胡小明.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体现文化多样性[J]
.体育与科学,2006,27(2):1-3.
被引量:62
9
赖剑明,王宇扬.
兴国山歌的传承与审美[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116-118.
被引量:6
10
王亚平,徐刚.
近年来鲁迅与当代作家比较研究述评[J]
.甘肃社会科学,2006(3):155-158.
1
张凡.
从《声无哀乐论》看嵇康的心性观[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5,0(3):334-334.
2
张永刚.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反思与愿景(笔谈)[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5,34(1):26-28.
3
石一枫.
关于唐诗云的小说《跑吧,现在》[J]
.西湖,2017,0(1):25-26.
4
王利锁.
《庄子》、《列子》重出寓言故事辩议——以《庄子》、《列子》之先后为核心进行考察[J]
.河南社会科学,2007,15(1):134-139.
被引量:1
5
李安光.
传承融汇和开拓——浅析审美人类学兴起的原因[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0(4):127-128.
6
马征.
庄子的“天论”及其审美旨趣[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5(2):141-145.
7
周群.
徐渭文艺观的另一面相:中道[J]
.江海学刊,2015(4):196-204.
被引量:3
8
朱国佳.
美学与台湾人类学研究方法的相契[J]
.东方丛刊,2001(4):40-46.
被引量:1
9
贾克勤.
为人民大众而写作——谈谈赵树理大众文学艺术实践精神[J]
.黄河,2006,0(5):175-178.
10
王小锡.
当代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学术责任[J]
.道德与文明,2011(1):21-23.
文学评论
200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