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来”的替代条件
被引量: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现代汉语中“来”替代动词的能力 ,学术界看法并不一致。本文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方面着重讨论“来”的替代条件。提出“来”替代的条件是 :典型的A—V—P句式中的V ,其中A是典型的施事 ,P是典型的受事 ,V是典型的自主动词。其语用制约分两方面 :时制特点和语体 。
作者
潘文
申敬善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9,共5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关键词
替代
自主动词
语义限制
语体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59
参考文献
7
1
赵元任;吕叔湘.汉语口语语法,1979.
2
延俊荣.动结式V+Rv带宾语问题研究,1999.
3
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1999.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1996.
5
陈昌来.
由代动词“来”构成的述宾短语及数量词的功能[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139-146.
被引量:17
6
左双菊.
“来”的代动用法考察及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7(3):23-26.
被引量:7
7
姜玲.
“来”和come“去”和go对比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5):134-138.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朱德熙.
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5):3-8.
被引量:133
2
马庆株.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J]
.语文研究,1997(3):17-23.
被引量:53
3
齐沪扬.
空间位移中主观参照“来/去”的语用含义[J]
.世界汉语教学,1996,10(4):56-65.
被引量:45
4
陈昌来.
论成事及其相关动词[J]
.汉语学习,2002(3):6-12.
被引量:11
5
高顺全.
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的语义解释[J]
.汉语学习,2005(1):56-61.
被引量:36
6
潘文,申敬善.
试论“来”的替代条件[J]
.汉语学习,2002(6):25-29.
被引量:14
7
鲁晓琨.
焦点标记“来”[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2):20-30.
被引量:32
8
文旭.
运动动词“来/去”的语用意义及其指示条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2):91-96.
被引量:22
9
史有为.《数量词在动宾组合中的作用》[J].中国语言学报,1997,(8).
10
Quirk, R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London: Longman, 1972.
共引文献
36
1
朱军,卢芸蓉.
代动词“来”的互动性与“少来”/“又来了”的构式化[J]
.语言学论丛,2019(2):109-129.
被引量:8
2
李宗江.
副词“倒”及相关副词的语义功能和历时演变[J]
.汉语学报,2005(2):33-39.
被引量:19
3
邵敬敏,刘焱.
比字句强制性语义要求的句法表现[J]
.汉语学习,2002(5):1-7.
被引量:32
4
闫立媛.
“越A越B”的语义、语法制约[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52-55.
被引量:5
5
吴艳.
“不”与“没”的比较研究[J]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93-96.
被引量:8
6
何清顺.
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84-88.
被引量:1
7
宗守云.
量词“批”与“群”的语义基础及其对名词性成分的选择[J]
.汉语学报,2007(2):37-46.
被引量:3
8
陈志国.
“个”用法泛化的句法分析[J]
.语言与翻译,2007(3):29-31.
被引量:2
9
许卫东.
现代汉语中“V_1着V_2”结构的复杂化[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9):107-110.
被引量:1
10
李长丽.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不对称的原因[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0):38-3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4
1
朱军,卢芸蓉.
代动词“来”的互动性与“少来”/“又来了”的构式化[J]
.语言学论丛,2019(2):109-129.
被引量:8
2
董秀芳.
汉语语篇中的插叙标记及其演变[J]
.汉语学报,2020,0(1):33-42.
被引量:6
3
张博.
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J]
.中国语文,1999(2):129-136.
被引量:100
4
何自然,冉永平.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
.现代外语,1998,21(3):95-109.
被引量:578
5
朱德熙.
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 为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而作[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2(5):3-8.
被引量:133
6
陈群.
说“越来越A”[J]
.汉语学习,1999(2):27-29.
被引量:29
7
辛承姬.
连动结构中的“来”[J]
.语言研究,1998,18(2):53-58.
被引量:24
8
马庆株.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J]
.语文研究,1997(3):17-23.
被引量:53
9
齐沪扬.
空间位移中主观参照“来/去”的语用含义[J]
.世界汉语教学,1996,10(4):56-65.
被引量:45
10
邵敬敏.
“动+个+形/动”结构分析——兼与游汝杰同志商榷[J]
.汉语学习,1984(2):50-54.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
14
1
朱军,卢芸蓉.
代动词“来”的互动性与“少来”/“又来了”的构式化[J]
.语言学论丛,2019(2):109-129.
被引量:8
2
姜玲.
“来”和come“去”和go对比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5):134-138.
被引量:6
3
左双菊.
“来”的代动用法考察及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7(3):23-26.
被引量:7
4
陈昌来.
由代动词“来”构成的述宾短语及数量词的功能[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139-146.
被引量:17
5
邵敬敏,张寒冰.
制约移动动词“来”的会话策略及其虚化假设[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1):105-114.
被引量:8
6
李瑞.
“来得”比较义的来源及其词汇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13,27(2):232-242.
被引量:3
7
张寒冰.
“来”的“代动用法”再考察[J]
.汉语学习,2013(4):99-105.
被引量:7
8
范桂娟.
说“来”和“去”的对称问题[J]
.理论月刊,2014(4):77-79.
被引量:1
9
闫雪茹,罗思明.
“来”的代动词用法商榷[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5):65-67.
10
池昌海,王芸华.
现代汉语代动词“来”新论[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6):83-8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朱军,卢芸蓉.
代动词“来”的互动性与“少来”/“又来了”的构式化[J]
.语言学论丛,2019(2):109-129.
被引量:8
2
宋增文.
意愿表达构式“X自由”的构式特征及其生成机制[J]
.对外汉语研究,2021(1):193-203.
被引量:1
3
潘文,申敬善.
试论“来”的替代条件[J]
.汉语学习,2002(6):25-29.
被引量:14
4
傅江华.
COME和GO的语义成分和语用选择[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4):126-128.
被引量:2
5
周莉莎.
指示语:历史和现状[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3):71-75.
被引量:2
6
李瑞.
“来得”比较义的来源及其词汇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13,27(2):232-242.
被引量:3
7
张寒冰.
“来”的“代动用法”再考察[J]
.汉语学习,2013(4):99-105.
被引量:7
8
许丽.
对比分析移动动词come和go的内在指示意义[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1(1):146-149.
被引量:1
9
李沛.
“走向+非NP”格式考察[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1):54-57.
被引量:1
10
闫雪茹,罗思明.
“来”的代动词用法商榷[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5):65-67.
1
左双菊.
“来”的代动用法考察及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7(3):23-26.
被引量:7
2
贺季萱,姚乃强.
汉英动词漫谈(一)——汉英动词分类比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6(1):20-29.
3
熊仲儒.
自然语言的词序[J]
.现代外语,2002,25(4):372-386.
被引量:25
4
孙黎.
2004年3月英语高级口译第一阶段考试答卷分析——答卷的金钥匙在哪里?[J]
.成才与就业,2004(9):24-47.
5
吴福祥.
南方民族语言处所介词短语位置的演变和变异[J]
.民族语文,2008(6):3-18.
被引量:12
6
程杰.
汉语名源动词生成的句法机制刍议[J]
.现代外语,2010,33(2):121-132.
被引量:6
汉语学习
200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