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0-33,共4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二级参考文献7
-
1邢福义.关系词“一边”的配对与单用[J].世界汉语教学,1998,12(4):47-56. 被引量:14
-
2曹禺.曹禺选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
3予且.如意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
4王晓玉.上海女性[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
5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6老舍.四世同堂[M]百花文艺出版社,1979.
-
7老舍.骆驼祥子[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共引文献20
-
1李艳.《儿女英雄传》中“一面……”的使用情况统计及语义类型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5,15(3):29-31. 被引量:1
-
2王红斌.“一边p(v/vp),一边q(v/vp)”对动词和动词性结构的选择[J].语文研究,2007(1):28-31. 被引量:6
-
3李振中.试论现代汉语框式结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8(5):186-189. 被引量:23
-
4金鑫.关联标记“一头”的固化动因及其句法语义特征分析[J].汉语学习,2009(4):67-74. 被引量:5
-
5唐永宝,林源.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关联词语偏误分析[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9(5):74-79. 被引量:1
-
6唐永宝,林源.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关联词语偏误分析[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10):124-127.
-
7黄誉娇,黄婉梅.现代汉语“一面……”格式多面观[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86-88.
-
8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3):218-227. 被引量:138
-
9李雪.浅议汉韩接续句的连接方式以及对应关系[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10):143-148.
-
10张建.汉语标记配套型并列结构时间关联特征的象似性[J].世界汉语教学,2013,27(1):41-50.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7
-
1贺菊玲.论“一边A,一边B”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0(S1):265-268. 被引量:5
-
2金周永.“又A又B”格式之考察[J].汉语学习,1999(4):56-61. 被引量:14
-
3郭风岚.“又A又B”格式的认知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14(3):52-56. 被引量:18
-
4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1):58-62. 被引量:50
-
5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商务印书馆,1982.
-
6蔡德荣.略论“连A带B”格式短语[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13(1):40-46. 被引量:2
-
7王光全,禹平.几种动作叠加格式辨析[J].汉语学习,2003(4):13-17. 被引量:8
-
1李会荣.“与其p,不如q”格式的语义关系新探[J].语文研究,2008(4):21-24. 被引量:6
-
2高顺全.“与其p,不如q”格式试析[J].南开语言学刊,2004(1):93-98. 被引量:3
-
3苏小明.「見える」,「見られる」和「見ることができる」[J].考试周刊,2008,0(45):85-86.
-
4彭长江.英语人名普通化及其与限定词的同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8):72-74. 被引量:1
-
5王冬莉.论语境分析在日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11):346-347. 被引量:1
-
6陈瑾.英语名词的词义探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49-51.
-
7刘明月.英语颜色词的表情功能差异与翻译[J].黑龙江科学,2014,5(8):136-136. 被引量:2
-
8李婷.法律英语中模糊语的使用及其功能——基于立法领域的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13-15.
-
9张宗洁.语境对中英存在句翻译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02-103.
-
10周毕吉,李莹.“又是p,又是q”格式之探察[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2):18-2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