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4-5,共2页
同被引文献97
-
1周崴嵬.内地与香港词汇的差异与融合[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24(2):40-41. 被引量:3
-
2刁晏斌.“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1):49-53. 被引量:12
-
3石定栩,刘艺,陈长书.同形词意义差别的来源——香港书面汉语和标准汉语中的同形词[J].南开语言学刊,2011(2):128-139. 被引量:3
-
4石定栩,朱志瑜.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J].外国语,1999,22(4):2-11. 被引量:52
-
5李国正.香港语言的特点与规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8(4):112-115. 被引量:11
-
6谢耀基.香港的多文化现象与港式中文[J].方言,1997(3):174-177. 被引量:6
-
7汤志祥.香港粤语里的英语词语[J].方言,1997(3):178-182. 被引量:8
-
8何自然,吴东英.内地与香港的语言变异和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1999(4):82-87. 被引量:18
-
9陈瑞端,汤志祥.九十年代汉语词汇地域分布的定量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9(3):10-18. 被引量:23
-
10周荐.从词长看词典语汇单位的确定[J].辞书研究,1999(2):34-3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5
-
1王芳,李计伟.试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阶段侧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7):82-84. 被引量:3
-
2朱楚宏.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理论的可贵探索——王群生教授的声调中心论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5):98-102. 被引量:3
-
3王茂林.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2):10-15. 被引量:10
-
4夏莹.近十年汉语新词族研究综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1):86-89. 被引量:10
-
5马婷婷.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的变调教学[J].襄樊学院学报,2010,31(6):85-88. 被引量:2
-
6翟艳.留学生汉语二、三声的教学途径[J].汉语学习,2010(5):90-96. 被引量:1
-
7方湘.对欧美学生进行汉语声调教学的实践方法——汉语声调组合模型的关键特征[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1):127-133. 被引量:1
-
8杨颖,曾晓洁.分层架构PSC培训课程内容的几对前提关系——基于黎锦熙的启示[J].湖南社会科学,2013(3):235-237.
-
9孙宏愿.对外汉语教学中声调偏误现象的成因浅析[J].海外华文教育,2013(3):305-309. 被引量:2
-
10夏学胜,姜雄鹰.袁州话声调的对称分布及其共时比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6):113-114.
-
1李为政.汉语因果连词从近代到现代的消长[J].宏观语言学,2017,5(1):134-150.
-
2杨进山.常见动词短语归纳总结[J].初中生天地,2017,0(8):56-59.
-
3周辉.形容词的五种考查方式[J].广东教育(高中版),2017,0(10):44-45.
-
4释疑解难[J].英语广场,2017,0(11):60-61.
-
5李谱英.玉林方言的声调及其变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9(3):66-71. 被引量:8
-
6依米丽姑丽.艾力,阿里木.玉苏甫.维吾尔语清塞音[q]的声学分析[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2):30-35. 被引量:1
-
7高婉瑜.台湾的22K[J].咬文嚼字,2017,0(12):47-48.
-
8戴昭铭.“领导、南巡、农民工”的社情语义背景分析[J].中国社会语言学,2014(1):53-64.
-
9赵洁玲.她的脸上露出了自信[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0,0(23):21-21.
-
10薛小增.文言文实词教学探微[J].读天下(综合),2017,0(14):175-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