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外界事物的“显著性”与句中名词的“有标性”——“出现、存在、消失”与“有界、无界” 被引量:57

Cognitive saliency and nominal marker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去解释,汉语名词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数量词的修饰,什么情况下拒绝数量词的修饰。这个语法问题实际上是人类对外界的认知机制的直接反映。本文提出“显著性原则”来说明这个语言结构和认知结构的相关问题。通过隐现句、结果宾语、消失宾语、双宾语句和存在句的研究,我们发现跨越界线“出现”或“消失”的事物,因为认知结构上很显眼,很容易被看做是个体事物,所以这类宾语名词一般都要带上数量词宾语的标记。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syntactic problem about the in-sentence nouns which are marked by quantifiers like 'yi ge ren (a man), liang ben shu (two books)' and so forth. We suggest that cognitive saliency promotes the marking of in-sentence noun. From this 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point, it is found that those nouns which refer to things appearing or disappearing will be marked by some quantifier as a prototype phenomenon.
作者 古川裕
出处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4-274,共11页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 1崔承一.述语+体词宾语的语义关系及宾语的语义类型[J].语文研究,1988(4):38-41. 被引量:3
  • 2大河内康宪.1985,量词的个体化功能.中译文:《日本近、现代汉语研究论文选》1993,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3戴浩一.1989,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中译文:《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1994,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 4古川裕.谈现象句与双宾语句的认知特点[J].汉语学习,1997(1):20-23. 被引量:38
  • 5古川裕 1999."跟"字的语义指向及其认知解释;第6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提交论文; 德国汉诺威[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
  • 6古川裕.有关"为"类词的认知解释 一九九八年第十次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J].语法研究和探索,.
  • 7古川裕.2001,"起点"指向和"终点"指向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解释.21世纪首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暨第7届现代汉语语法研讨会提交论文,香港.
  • 8李临定.宾语使用情况考察[J].语文研究,1983(2):31-38. 被引量:62
  • 9李临定.双宾句类型分析[J].语法研究和探索 ,1984,.
  • 10陆俭明.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J].语法研究和探索,1988,.

二级参考文献29

共引文献2478

同被引文献731

引证文献57

二级引证文献30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