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塑造新型的国家关系:中俄关系发展的世界性意义 被引量:1

Modeling A New Type of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the World-wide Signifi 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冷战后,国际关系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国际关系的“全球化”浪潮、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要求等方面。中俄关系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国际关系这种结构性变化的产物。同时,作为指导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及其框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远远超出双边关系的意义,将给整个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结构带来深远的影响。
作者 唐贤兴
出处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1年第3期9-15,共7页 Russia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颜声毅,苏长和.试论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时代特征[J].国际观察,2000(5):5-8. 被引量:1
  • 2参见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9-440页.
  • 3关于"无政府状态"的假设,参见Hedley Bull,The Anarchical Society:A Study of World Politics(London:Macmillan,1977);经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把无政府秩序与人性、利益和权力当作国际关系的核心,参见Hans J.Morgenthan,Politics AmongNations: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Peace(McGraw-Hill,1985);而新现实主义则把无政府秩序与自助体系、权力分配、国家利己特征和生存需求等设定为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参见Kenneth Waltz,Theory of htemationalPolitics(Reading,MA:Addison-Wesley,1979).
  • 4因为迄今为止,大多数国家尤其是那些推行强权政治的国家,在制定和执行其外交政策时,依然是以现实主义的理论假设为基础的.
  • 5比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是一种体系结构,是国际体系中施动者(国家)互动的结果,从而否定了国际社会存在单一无政府逻辑的假设.参见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 .
  • 6参见<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家新秩序的联合声明>,载<人民日报>1997年4月24日.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又多次强调了这种新的安全观,江泽民说:"营造共同安全是防止冲突和战争的可靠前提.应彻底抛弃冷战思维,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参见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9月6日),<人民日报>2000年9月7日.
  • 7参见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 8See 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 9中新社莫斯科2001年7月17日电.
  • 10而新现实主义则把无政府秩序与自助体系、权力分配、国家利己特征和生存需求等设定为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参见Kenneth Waltz,Theory of htemationalPolitics(Reading,MA:Addison-Wesley,1979).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