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8-41,共4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8
-
1列著与张著皆有中译本;《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刘伟泽,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崔志海、葛夫子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有关二书的介绍及简评,可参看李学勤主编:《国际汉学著作提要》(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中的相关条目.此外,柯文(Paul A.Cohen)的《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也对二书作了比较性的论评.关于列著、张著以及黄著三书的综评,可参见江勇振:(期待另一个梁启超研究的新方向:综评四本有关梁启超的著作》一文(原载《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第3期,1974,437-454页.后收入周阳山等编《近代中国思想人物篇--自由主义》一书,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0,239-263页)按:江评另包括张朋园的《梁启超与清季革命》一书(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
-
2如注①提到的江勇振的书评即认为,所评四书对于梁启超在学术方面的表现皆未及留意,他所期待的研究梁启超的新方向就是对梁的学术思想的关注.
-
3据黄克武.《欧洲思想与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精英文化研讨会》[J].台北: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1996,21:36-45.
-
4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台北,1964).
-
5周阳山等编.《近代中国思想人物篇--自由主义》.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0.239-263页.
-
6江勇振.(期待另一个梁启超研究的新方向:综评四本有关梁启超的著作》[J].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74,(3):437-454.
-
7柯文(Paul A.Cohen)..《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
8崔志海、葛夫子译.《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
同被引文献35
-
1高放,韦庆远,刘文源.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和探索[J].东岳论丛,1980,1(2):69-77. 被引量:16
-
2龚郭清.试论梁启超思想的基本特征[J].浙江学刊,1996(2):110-112. 被引量:1
-
3崔志海.梁启超与日本——评郑匡民《梁启超启蒙思想的东学背景》[J].近代史研究,2004(4):179-206. 被引量:5
-
4方红梅.梁启超“立人”思想简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6):110-115. 被引量:1
-
5方红梅.“趣味”的意涵——梁启超对“趣味”的审美阐释[J].兰州学刊,2006(10):74-78. 被引量:4
-
6梁启超.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9..
-
7梁启超.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A].饮冰室合集:第1册,文集之五[C].北京:中华书局,1989.
-
8梁启超.放弃自由之罪[A].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二[C].北京:中华书局,1989.
-
9近代日本思想研究会.近代日本思想史(第一卷)[M].马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10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
1纪行.北欧片羽[J].中国国情国力,2002(9):44-45.
-
2伊梦寒.不做假美女[J].人生与伴侣(智慧),2010(1):41-41.
-
3沈秀芬.掌声,不仅仅是鼓励[J].班主任之友,2007(11):1-1.
-
4许博渊.古人的智慧是一笔财宫[J].中国老年,2013(1):40-40.
-
5赵澜.后现代主义关于历史认识主观性观点之评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9-12. 被引量:6
-
6陈立胜.“新民”与“亲民”:从传统到现代[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3):1-11. 被引量:8
-
7郝子晗.蜻蜓点水的秘密[J].当代小学生(中高年级),2013(7):115-115.
-
8孙家骥.留美随笔[J].金陵神学志,1994,0(2):118-122.
-
9李春宇.蜻蜓点水话韩国[J].出国与就业(出国专辑),1998(15):19-20.
-
10解梦屋[J].都市心情,2005,0(7):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