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9-150,共2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同被引文献61
-
1曹顺庆.中国文学理论的断裂与延续[J].当代文坛,1988(6):19-22. 被引量:8
-
2李春青.中国文化诗学论纲——对古代文论研究方法的一种构想[J].社会科学辑刊,1996(6):122-127. 被引量:8
-
3刘庆璋.文化诗学学理特色初探——兼及我国第一次文化诗学学术研讨会[J].文史哲,2001(3):60-62. 被引量:16
-
4方杰.在梦的阐释中展示权力关系——论《人鼠之间》的文化寓意和社会效用[J].外国文学评论,2001(4):63-70. 被引量:11
-
5张进.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J].文史哲,2001(5):26-32. 被引量:48
-
6[美]布鲁克·托马斯.新历史主义与其他过时话题[A].选自张京嫒.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88-89.
-
7蒋述卓.走文化诗学之路--关于第三种批评的构想[J].当代人,1995,(4):61.
-
8童庆炳.文化诗学是可能的[J].江海学刊,1999,(3).
-
9[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88.
-
10Stephen Greenblatt, "Introduction: The Forms of Power", Genre 7, 1982, p.6.
二级引证文献7
-
1薛伟.“文化诗学”综述[J].北方文学(下),2013(10):174-176. 被引量:1
-
2王进.文化诗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观念考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2):179-182.
-
3胡红梅,胡晓林.范式转换与批评史学科重构——试探以关键词为纲撰写“中国文学批评史”[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4):113-119. 被引量:1
-
4李圣传.审美文化:文化诗学建构的支点与方向--兼谈“后理论时代”中文学理论的危机及面对[J].社会科学,2014(12):177-185.
-
5肖明华.文化诗学发生考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3):57-61. 被引量:3
-
6赵勇.走向一种批判诗学——从法兰克福学派的视角看中国当代文化诗学[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5):60-73. 被引量:6
-
7王进.作为“粤派批评”的蒋述卓文化诗学思想及其理论资源[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2(11):11-15.
-
1慕容.北京女人——大俗大雅[J].八小时以外,2010(3):68-68.
-
2傅望华.意同境合 情与景融——探析诗中“示现”的三种形式[J].阅读与写作,2008(7):35-36.
-
3王明瑞.浅谈“示现”修辞格的分类[J].张家口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43-45.
-
4郑子曼,蔡淑华.《文化苦旅》中示现词格的运用及心理机制分析[J].视听,2015,0(3):189-190. 被引量:1
-
5高桥新吉,陈学宁.鱼[J].外国文学,1987(6):36-36.
-
6尹合钦.现在进行时的几种特殊用法[J].英语辅导(初二年级),2000(7):5-5.
-
7陈火枫.特殊的一般现在时[J].中学英语园地(高中一二年级),2004(12):3-4.
-
8李漫萍.论呼语在英语诗歌中的运用[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24(4):104-108. 被引量:2
-
9刘江田.示现修辞格例说[J].读写月报(高中版),2000(1):26-27.
-
10傅望华.情同景融 意与境合——诗歌中“示现”的三种形式探析[J].阅读与写作,2006(4):37-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