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太和香椿品种资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太和香椿,是我国优良的经济树种,椿芽光泽鲜艳,质佳睐美,营养丰富;木材素称“桃花心木”。因而久负盛名.成为著名的名、特,优产品。
作者
徐彪
朱怀颖
陶恒心
出处
《安徽林业》
1996年第6期 16,共1页
关键词
太和香椿
品种资源
经济树种
桃花心木
椿芽
营养
木材
产品
中国
丰富
分类号
S644.4 [农业科学—蔬菜学]
S436.44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78
1
张京芳,王冬梅,周丽,陆刚,田利伟.
香椿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2007,7(5):12-17.
被引量:52
2
王鹏程,涂炳坤,叶要妹,杜令慧.
不同时期不同种源香椿芽营养成分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01,40(6):56-57.
被引量:26
3
吴丽君.
香椿组培快繁效率的影响因子[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2):25-29.
被引量:24
4
杨瑞国,吴增志,孟祥书.
香椿育苗密度的研究[J]
.河北林学院学报,1995,10(3):231-236.
被引量:11
5
王金增,马淑玲,许中旗,裴东.
促进香椿休眠芽萌发和抑制新梢生长的研究[J]
.河北林学院学报,1995,10(3):243-246.
被引量:1
6
裴保华,王金增,许中旗,裴东.
矮化香椿园密度、整形和采芽技术研究[J]
.河北林学院学报,1995,10(3):237-242.
被引量:3
7
彭方仁,梁有旺.
香椿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3):3-6.
被引量:68
8
陈邦余.
楝科(Meliaceae)的地理分布[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5,3(3):12-22.
被引量:12
9
许慕农,陈香玲,李德生,李正阔.
优良品种香椿芽营养成分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6(2):137-143.
被引量:32
10
王广印,张建伟,贵育谦.
香椿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
.长江蔬菜,1996(3):24-26.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5
1
魏国平.
香椿的栽培与加工技术[J]
.山西林业科技,2008,37(3):45-46.
被引量:2
2
梁明勤,郭群鹏,陈世昌,王博斐.
菜用香椿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园艺与种苗,2016,36(3):58-61.
被引量:6
3
教忠意,郑纪伟,严瑞昌,张珏,唐凌凌.
多功能珍贵树种香椿的主要研究概述[J]
.江苏林业科技,2019,46(6):51-56.
被引量:5
4
邹芸,吴慧兰,曹晓平.
几种值得大力发展的赣东北珍贵乡土树种[J]
.现代园艺,2020,43(3):59-61.
被引量:1
5
马宗新.
太和香椿产业发展现状和思路[J]
.江西农业,2020,0(6):141-1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隋继学,孙向阳,李兆棣,党美珠.
我国香椿速冻加工及冷藏保鲜现状[J]
.冷藏技术,2011(1):8-11.
被引量:1
2
陈仁兴.
香椿的综合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探讨[J]
.绿色科技,2013,15(8):150-151.
被引量:1
3
朱济友,华林,刘瑜洁,何韦均,覃国铭.
广西白木型和红木型香椿种苗特性及差异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6):144-145.
4
高鷃铭,肖祥希,王志洁,张海燕,何文广,高楠,肖华山.
香椿组培增殖和生根培养基筛选[J]
.福建林业科技,2018,45(2):64-67.
被引量:4
5
杨超臣,张婷,朱天然,曹丽仙,李建安.
香椿种子无菌苗再生体系的建立[J]
.经济林研究,2018,36(3):114-119.
被引量:13
6
袁应菊.
香椿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5):19-20.
被引量:8
7
彭勇,周君,黄宇潮,曹晓平.
基于文献计量的木姜叶柯国内研究现状分析[J]
.江西科学,2020,38(4):607-610.
被引量:8
8
孔宇,许雅荟,张旭,韩冉,王汝华,刘常金.
不同种源绿色型香椿特征风味的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3):208-213.
被引量:4
9
孔宇,许雅荟,张旭,韩冉,王汝华,刘常金.
不同种源紫色型香椿特征挥发性成分分析[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21,40(3):35-45.
被引量:5
10
杨敏,钟光跃,高云洪,吕建群,汪仁全,黄平,李华雄.
香椿繁殖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通讯,2021(11):217-220.
被引量:1
1
李良.
太和香椿栽培特点[J]
.安徽林业,2000,0(6):13-13.
被引量:1
2
樊伟.
珍贵稀有的木本蔬菜—太和香椿[J]
.专业户,1993(8):19-20.
被引量:1
3
徐文娟,郭宁.
太和香椿优良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1999(3):27-28.
被引量:4
4
桑继峰.
太和香椿的特征特性与丰产栽培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7):108-109.
被引量:3
5
陶恒心,朱怀影,徐虎.
香椿四季采收[J]
.安徽林业,1997(2):20-20.
6
朱恩俊.
女性不孕 多吃香椿[J]
.饮食科学,2008(3):21-21.
7
隋娟娟,刘佩冉,宁伟,杨京霞,郭梦雅.
太和香椿茎、叶、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比较[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2):92-94.
被引量:2
8
桑继峰.
太和香椿常见品种及加工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7):110-110.
被引量:1
9
徐文娟,郭宁.
太和香椿优良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J]
.适用技术之窗,1999(5):23-24.
10
王应礼,柳芳.
太和香椿露天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5(8):98-98.
安徽林业
199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