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国会与中美安全关系——以台湾问题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
9
U.S. Congress and Sino-American Security Relations--An Analysis Based on Taiwan Ques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权、调查权、建议与赞同权以及决议案等途径 ,对中美安全关系产生重要作用与影响 ,其大小取决于国会与白宫之间、参议院与众议院之间、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互动与制约 ,以及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内部运作模式。影响美国国会对中美安全关系态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国际战略形势、选民意愿和选区利益、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国会幕僚和助理、军工产业集团、美国新闻媒体、台湾的游说等。
作者
夏立平
机构地区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
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安全关系
美国国会
众议院
参议院
台湾问题
财政权
调查权
游说
主要因素
决议
分类号
D829.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7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27
1
魏红霞,杨志敏.
中拉关系的发展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从美国政策的角度分析[J]
.拉丁美洲研究,2007(6):50-55.
被引量:9
2
倪世雄,李淑俊.
从公众-国会-政府的互动关系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例[J]
.美国研究,2007,21(4):81-94.
被引量:14
3
余建军.
美国公众的中国观与美国对华政策(1990-2002)[J]
.美国研究,2004,18(2):58-78.
被引量:16
4
魏军.
后冷战时期的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J]
.国际论坛,2001,3(5):17-22.
被引量:5
5
楚树龙.
冷战后中美双边和地区战略与安全关系[J]
.现代国际关系,2000(5):7-14.
被引量:4
6
袁鹏.
当前中美关系性质刍议[J]
.现代国际关系,2000(9):1-5.
被引量:6
7
周新华.
当前美国新闻媒体对国际关系的消极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1999(12):37-39.
被引量:8
8
张骥,史泽华.
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及政治格局走向[J]
.现代国际关系,1998(1):13-18.
被引量:1
9
郑永平.
树欲静而风不止——近年来的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J]
.美国研究,1991,5(4):56-77.
被引量:8
10
洪国起,王晓德.
克林顿亚太政策受挫的文化因素[J]
.现代国际关系,1995(5):18-22.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
1
侯仕福.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手段[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5-29.
被引量:1
2
侯仕福,杨久华.
冷战后新保守主义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手段[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7(2):39-43.
3
王新国,蔡昌卓.
后冷战初期美国国家利益与巴以冲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1):135-140.
被引量:1
4
刘恩东.
军工复合体影响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主要途径[J]
.国际资料信息,2008(3):9-15.
被引量:2
5
谢韬.
如何看待美国国会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以1973~2006年期间的中国议案为例[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27-37.
被引量:11
6
王洪涛.
新世纪中美关系研究与中美关系[J]
.现代国际关系,2009(6):56-62.
被引量:3
7
李莉.
美国会对华经贸议案的影响[J]
.国际政治科学,2009(2):27-60.
被引量:3
8
黄雯,杨松霖.
中美安全关系研究20年: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0(1):97-113.
被引量:5
9
刘友道,莫然,聂紫薇.
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帕特里克·莱希的议案投票分析[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6):1-4.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庞琴,安博德.
权力转移与风险态度——美国智库对华技术竞争的策略分析[J]
.当代亚太,2021(1):46-78.
被引量:7
2
季宇绮,傅梦孜.
中美能否构建“人类安全责任共同体”?[J]
.国家安全研究,2022(2):104-118.
3
谢韬.
从民意调查看中国的对美外交和中美关系[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5):59-71.
被引量:9
4
王志军,陆丕昭.
美国军工复合体与奥巴马对华政策[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3):24-31.
被引量:3
5
庞朕.
浅析新保守主义——影响布什政府的主要思想[J]
.学理论,2009(10):48-50.
6
王志军.
美国军工复合体及其对中美关系的消极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7(4):29-37.
被引量:1
7
王栋,贾子方.
论中国外交研究的三大传统[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27(4):32-53.
被引量:7
8
苏静.
美国中期选举结果分析及奥巴马剩余任期对华政策预测[J]
.现代商业,2011(18):287-288.
9
曹兴.
国际政治学视阈下的巴以关系[J]
.世界民族,2012(2):31-38.
被引量:4
10
刘长敏,张敏.
中美双边对话合作机制的演进及启示[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9(5):89-95.
被引量:2
1
冯宇.
权利与权力的互动与制约[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6(4):62-63.
2
钱文荣.
中美安全关系新特点[J]
.瞭望,2011(27):62-63.
3
夏立平.
美国国会与中美安全关系——以台湾问题为例的分析[J]
.美国问题研究,2002(1):208-224.
被引量:1
4
郭震远.
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走向及其对中美安全关系的影响[J]
.和平与发展,2001(3):4-8.
5
沈逸.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与中美安全关系[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6):50-54.
被引量:1
6
缪文升.
互动与制约:媒体监督与公安执法契合之动力机制[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7,19(5):40-42.
被引量:2
7
倪峰.
中美安全关系的发展及其演变[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7):40-42.
8
潘忠岐.
奥巴马政府的战略调整与中美安全关系[J]
.美国问题研究,2011(2):1-27.
被引量:2
9
潘忠岐.
冷战后中美安全关系的结构性战略互动[J]
.美国问题研究,2007(1):112-141.
10
潘忠岐.
结构性战略互动与冷战后中美安全关系[J]
.国际政治研究,2007,28(1):141-153.
被引量:5
现代国际关系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